三个国家特等奖!今天,以中石大人的贡献,为63岁的你庆生!

63年前的今天

“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被发现

自此,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以科技起家,以科技兴油

大庆油田自1959年被发现以来

连续27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

连续十余年稳产超4000万吨

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采史上的奇迹

其中,三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承载了包括中石大人在内的

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创新与奉献

沧海桑田 历史撷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大庆油田发展史上的这三个特等奖

致敬老一代石油科技工作者

斩关夺隘的奋斗历程

  //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平原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的发现,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篇章。1960年春,大庆石油会战拉开序幕。到松辽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成为那时北京石油学院师生心心念念的大事。

1985年: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的注水开发技术

  //  

1955年9月,王德民考入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在高考志愿书上,他写下七八个志愿,几乎全是石油、水利、钢铁等专业,他的理由很简单:“那时这些都是最‘待兴’的”。1960年,23岁的王德民放弃留校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大庆,开始了和石油“过招较劲”的科研生涯。

在油田地质室测压组实习员岗位上,王德民废寝忘食地学习,推导出了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三套不稳定试井测压公式。被命名为“松辽法”的公式在全油田应用,精度比之前的方法提高了两倍。

“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76年大庆油田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进入产量高峰期。王德民等提出并组织完成的“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打破魔咒,突破了低贫油层开采禁区,实现了第一个5000万吨原油稳产10年的目标,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王德民说:“国家需要是第一位的。选择大庆油田,我没有思想斗争,没考虑艰苦不艰苦,只想着一件事:为国家多出油!”

1996年:大庆油田高含水期

“稳油控水”系统工程

  //  

1961年6月,与大庆同一天“生日”的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毕业,打点行囊奔赴北大荒,参加石油会战。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共和国建设的满腔热血,王启民大胆质疑,打破西方专家的论断,提出“非均质”开发理论和“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成功突破了开发瓶颈。

“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

1996年,由王启民等完成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 让大庆油田再次上演奇迹,5年累计比规划多产油610.80万吨,增效150亿元,其中科技贡献率达到48%,也让第二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变成了现实。王启民被授予“人民楷模”“新时期铁人”等荣誉称号。

2010年:大庆油田高含水

后期4000万吨以上

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0年,“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站上世界采油技术制高点,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而且形成了核心主导技术。应用该技术期间,大庆油田累计增油5774万吨,主体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10至15个百分点,并带动了我国石油开采、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参与单位为这一技术的突破作出了贡献。

一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史

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历程中

几代石油科技工作者

“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的精神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不断推进理论与技术创新

为创造大庆油田发展史上的奇迹立下卓越功勋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

我们期待着新一批中石大人奋楫远行

继续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新的贡献

部分素材来源: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文字:苏汝婷

编辑:陈淼

责任编辑:华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