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海绵城市展览馆开了,就在海淀这个公园

近日

位于海淀区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

海绵城市展览馆

正式开馆

海淀区海绵城市展览馆位于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是一座集海绵城市理念宣传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科普展馆。

如果我们脚下的城市

是一块会呼吸的巨型海绵

降雨时它吸入地表的水

让城市免受内涝之苦

干旱时它呼出地下的水

让土地继续保持湿润

这样会“呼吸”、有生命的城市

是不是更有弹性,更有韧性?

什么是“海绵城市”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身边的海绵设施有哪些?

这些问题

在海绵城市展览馆中

都将找到答案!

现在,跟随我们的脚步,带着问题

一起走进“海绵城市展览馆”吧!

↓↓↓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它综合采取自然和人工措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序厅:为什么建设海绵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地面硬质化现象严重,城市内涝及缺水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

NO.1

展厅一:海绵城市的源起

自古,人择水而居,城临水而建,地因水而兴,人类对待水资源,始终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持续探索着建立人水和谐、水城相融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升,城市内涝、热岛效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较低的雨水转化率,使得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城市内涝频现,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改善水环境,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雨水管理技术开始起步与探索。进入21世纪,“海绵城市、城市海绵”等概念逐步在学界流行,用“海绵”来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城市雨水管理的智慧,又融合了国外城市雨洪管理的成功经验,是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理念。

NO.2

展厅二:海淀区的海绵城市

海淀区于2021年发布《北京市海淀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重要指导理念,基于海淀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自然基底条件,重点识别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功能的生态要素,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的景观结构分析法,提出“西山源、双核心、六连廊、多点连片”的海淀区海绵城市规划格局。

01

西山源

位于海淀西北部的西山地区生态水源涵养区;

02

双核心

以南部地区的三山五园地区、北部地区的翠湖湿地为核心的生态缓冲区;

03

六连廊

主要河道纵横交错相连,包括京密引水渠、南沙河、北沙河、清河、永定河引水渠和长河形成的重要河流生态廊道;

04

多点连片

雨水调蓄区、湿地、砂石坑、泉眼、公园绿地等众多生态敏感体。

NO.3

展厅三:你心中的“海绵城市”

展馆内还设立了“画出海绵城市”

“设计海绵城市”、“寻找海绵城市”

“搭建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知多少”

“雨水收集与利用动画互动”等活动

邀请参观市民一起来描绘

理想中的海绵城市

透水路面铺装、绿色屋顶、城市雨水花园

......

海绵城市的技术应用

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单一的环境改造

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新途径

追求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的平衡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未来,海淀区水务局

将以海绵城市展览馆为起点

开启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记者:张楚佳

编辑:张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