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浪底”品牌的力量

“来,尝尝。”

“咦!真甜。”

28日上午,在孟津区小浪底镇石门村举行的优质农产品展示会上,石门村的软籽石榴成为抢手货。

近年,小浪底镇认真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依托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尤其注重品牌打造和运营,探索走出了一条塑造品牌文化、培育品牌公司、包装品牌产品的新路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石门的石榴大又甜

“都说小浪底的石榴又大又甜,果然名不虚传。”在位于石门村的小浪底石榴主题公园内,来自新安县的李春霞说。

石门村位于小浪底专线旁,因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于1993年搬迁于此。2009年,村民开始种植软籽石榴。

“我们村家家户户种石榴,石榴已经成为村民的‘摇钱树’。”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荆进说,如今的石门村,石榴种植面积已有1000余亩。

石门村村民杨占青、张青霞夫妇种了近7亩石榴,今年喜获丰收。张青霞说,她家的石榴施的是农家肥,浇的是深井水,个头大、色泽亮、果仁软。今年,她家的石榴产量每亩有1000余公斤,销量很好,大部分都由回头客购买。

近年,为充分发挥软籽石榴的品牌效应,石门村成立了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浪底花”软籽石榴商标,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设计包装、统一对外营销,使软籽石榴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孟津区委常委、小浪底镇党委书记李欣介绍,如今,在石门村的石榴品牌效应带动下,该镇的西官庄、王家沟等村累计发展软籽石榴2000余亩,亩均产量1000公斤以上,每亩利润3万余元,使小浪底镇成为孟津区最大的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吃石榴,你就记住小浪底的‘浪底花’牌。”张青霞笑着说,“要相信品牌的力量。”

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王根儿是小浪底镇上梭椤沟村村民,他没想到,自己也能当模特。“我在这儿一坐,就有学生来画画儿。”他笑着说。

上梭椤沟村位于小浪底镇西北部浅山区,这里山清水秀、层峦叠嶂,成为美术爱好者的写生基地,也是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上梭椤沟村是我市的知名乡村自驾游基地,这里打造了美术写生、婚纱摄影、拓展训练三个产业基地,村民依靠旅游让腰包鼓了起来。

小浪底镇旅游资源独具优势,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前来。除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小浪底户外运动主题公园等旅游景区,该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小浪底镇依托黄河生态廊道,配套建设了磨盘山、崔岭、津西三个观景台,规划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游生活”文旅融合新业态。明达村招募乡贤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4000余平方米的“望椿轩”青少年研学基地。庙护村通过旧址修缮、实景还原、旧物展陈等方式,建设了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委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县武装大队旧址纪念馆,集中连片打造了孟津解放地纪念馆。

“农文旅融合,农是本,旅是形,文是魂。”李欣说,小浪底镇遵循农旅结合、农旅互动发展思路,依托文化和生态优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了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富、生态增优的目标。

小浪底镇的“品牌观”

昨日下午,“品牌点亮乡村暨小浪底镇品牌带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小浪底镇举行。“‘小浪底’这三个字,是水利枢纽、地域之名,更是一个响亮的品牌。”在李欣看来,把“小浪底”这三个字打造成为金字招牌,才是真正种下“摇钱树”。

“小浪底”这个品牌怎么打造?

近年,小浪底镇全方位开展“小浪底”品牌运营,探索出一条塑造品牌文化、培育品牌公司、包装品牌产品的振兴路径。

聚焦品牌文化。以黄河文化、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移民精神为载体,打造了“中国‘小浪底’品牌发展国际研讨会”“小浪底世界著名河域市长、镇长国际论坛”“世界地质大会”“农业经理人培训及‘头雁’培训”等重要活动,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聚焦品牌公司。注册38大类287小类商标,将“小浪底”商标授权和管理推向专业化、多元化,引导所有冠名“小浪底”商标的企业在小浪底镇注册公司,对接引进了粒粒香、上酒科技等好项目。

聚焦品牌产品。以“小浪底”这一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制定地理标志农副产品标准,进一步提升石榴、艾草、花椒、黄河鲤鱼等“小浪底”品牌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如今,“小浪底”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洛报融媒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郑占波 文/图

来源:洛阳日报2022年 9月29日第5版

编辑:王子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