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金鱼能否复活?液氮又是什么?……这场科普活动,让孩子们连连称奇

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梦

死去的金鱼可以复活吗?液氮是多少度?干细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抱着一系列的疑问,9月24日上午,楚天小记者们走进湖北省生命源干细胞科普基地,在干细胞科普基地,楚天小记者们与专家一起探访“生命银行”。

小记者们首先参观了生命源干细胞科普基地的实验室,了解了什么是干细胞,干细胞有哪些作用等。接着小记者们又一起参观了液氮储存室,了解液氮的温度,并且用液氮一起做了三个小实验。

第一个小实验是死去的金鱼能不能复活?小记者们纷纷抢答,有的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就在小记者们纷纷讨论的时候,老师将一条金鱼飞快地放进液氮中几秒后,就拿了出来,再次放入清水中,小记者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盯着金鱼,只见那条金鱼在几秒后竟然又游了起来。“哇,也太神奇了吧!”小记者们纷纷感叹。此时,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将金鱼冷冻15秒及以上,金鱼还能不能复活?”“不能”“能”小记者们依旧有不同的答案。只见老师又将一条金鱼放入液氮中,15秒后取出来放入清水中,在紧张的等待中,金鱼再也没有游起来。这时,老师解释到,因为液氮温度为-196度,如果金鱼放进去时间太长,金鱼的各器官会被冻伤,不可逆,因此金鱼无法再游起来了。老师还留给了小记者们一个小作业,那就是“第一只金鱼虽然游起来了,但它最终会不会和正常金鱼一样?等会儿会不会死?”

第二个小实验是将硅胶手套放入液氮中,会发生什么呢?只见从液氮中取出来的硅胶手套,老师一捏,就成了碎片。随后,第三个小实验,老师用量杯取出一小杯液氮,直接泼到地面上,液氮瞬间蒸发。“太神奇了,科学太棒了!”有小记者赞叹到。

做完了小实验,小记者们在显微镜下亲眼观察植物干细胞和动物干细胞的差别,形状、颜色是否有差异?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小记者们仔细的观察。不少小记者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

“这种科普活动真的很好,别说孩子,我们大人也都跟着学到了很多。”一位小记者的妈妈说,非常期待之后小记者团的其它活动。

【小记者投稿】

康悦阳光花幼儿园大一班 刘禺澄

参观干细胞科普教育中心(节选)

钢花小学413班 殷琬萱

之后我们来到一楼的实验室。这里有很多的大罐子,里面是液氮。液氮的温度非常低,达到零下196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下,可以帮助我们保存干细胞。在这里研究员叔叔为我们演示了液氮的实验。

小记者投稿——画作

第一个实验是“复活的小金鱼”。小鱼缸里畅游着5条小金鱼,研究员叔叔用渔网捞出其中一条小鱼,把它放在液氮里。然后我们一起数数,过了5秒捞出液氮里的小金鱼发现它不能动了,当把它放进水里后,过了一会儿它又开始游起来了。接着,研究员叔叔又捞了一条小金鱼,这次是放入液氮里10秒,当它被捞出来时,我发现它的尾巴都白了,而且粘在了渔网上,把它放回水中,这次等了好一会小金鱼才恢复。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小金鱼恢复的速度会变慢。研究员叔叔说,如果时间太长,细胞会被冻死,小金鱼也会冻死。但是我们可以用液氮来保存我们的干细胞。

实验还未结束,接着研究员叔叔把橡胶手套放入液氮里,再次拿出来后我们发现手套变得很硬,用力一捏,手套就碎了,所以橡胶也是怕冷冻的。但是渔网为什么没有冻坏呢?原来有的材料是不怕低温的,比如玻璃杯。说着,研究员叔叔拿着玻璃杯舀了一杯液氮,将它倒在无人的地面上,我们只见白色的雾气铺满地面,有几颗小珠子滚动起来但很快便消失殆尽。仔细寻去,地上空空如也,只留下一阵寒意。研究员叔叔说,因为温差太大,所以液氮很快就蒸发了。液氮的实验到此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参观还没结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