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观展,171件展品讲述北京西郊历史名园的前世今生

9月28日

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

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

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

“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

在颐和园博物馆开幕

国庆假期

如果你计划来颐和园

除了赏秋日园林美景

这场展览也一定不能错过

据了解,延续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举办园说系列展的文化脉络,“园说Ⅳ”汇集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提供的各类展品171件(套)、资料品32件(套)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持续加强历史名园的文物研究保护,积极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多形式对公园历史文物和文化进行生动解读、深入阐释,创新丰富了市属公园的文化供给。其中“园说”文物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市属公园的文化品牌,得到广大观众、社会各界的认可喜爱。

此次展览以文物为载体,系统讲述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名园集群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历史功能及保护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展览共划分山水毓秀、名园盛衰、移天缩地、园居理政、古园新生五个篇章,阐释了北京西郊历史名园钟灵毓秀的山水环境、经年累月的造园历程、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园居理政的多元功能和方兴未艾的建设发展进程。

展览看点

“旅行指南”

带游客遍览西山名胜

步入核心展区,一幅弧幕动画最为引人注目。巨大的弧形屏幕上一幅写意与界画相融合的清代画卷徐徐铺陈开来,画卷以北海为起点,沿途经过历代帝王庙,出阜成门,经畅春园(图中只绘制了基址)到圆明园……最后止于香山的静宜园。沿途清楚地复原、展示出清末京西的人文地理,如同清末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游客跟着动画的步伐行进可遍览“三山五园”。

据介绍,这里正在展出现今仅存的孤本清代《香山路程图》。《香山路程图》为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所绘,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御制并御览的舆图,如同现在游客手持的“旅行指南”。动画以《香山路程图》为蓝本进行数字化处理,让游客沉浸式体会展览“这片山水这片园”的文化意境。

《香山路程图》属于形象画法,突出描绘御路、桥梁、村镇、津渡、驿站、塘铺、衙门,每段道路皆注记里程,反映了古今交通道路的传承与变迁。图中以山脉、河流、城池、建筑为基本要素,着重绘出联系城镇间的道路,以体现沿着道路行进时向两侧观看的亲身体验。

《香山路程图》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于2021年征集,原件藏于颐和园博物馆。

文物“讲述”西郊历史名园

千余年的前世今生

展览以时间轴为主脉络,自辽、金时期开始,系统讲述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名园集群的变迁、保护与发展,时间跨度近千年。展览甄选了各个时期代表性文物,如元景德镇窑卵白釉“王白”款高足杯、明代郭谌《西山漫兴图》、清康熙玄烨楷书《畅春园记》卷、清乾隆平定台湾得胜图。

展览内容不局限于清代的“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而是将视野放大至明代的“清华园”“勺园”与清代的熙春园、承泽园、自得园、朗润园,使游客以全貌了解北京西北郊历史名园的历史脉络与变迁。其中的熙春园,宣统年间,在园址上建立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承泽园与朗润园,现位于北京大学校园内。

颐和园党委副书记秦雷告诉记者,9月28日,是颐和园博物馆挂牌一周年的纪念日。2021年9月28日,颐和园积极响应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将文昌院景区更名并升级为颐和园博物馆。一年来,颐和园博物馆快速发展,成立至今先后推出“园说III——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玉见生机——中国古代动植物题材玉器展”、“绝艺交辉——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与颐和园博物馆艺术精品展”等四个专题展览,丰富了北京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

本次展览开通了“云上”观展与重点文物电子导览,游客既可展厅参观,也可线上观展。配合展览,学者名家还将在颐和讲堂为广大园林文化爱好者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展览现场,设有多种形式、多场次的科普教育活动供游客参与体验。

展览资讯

展览主题: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

展出时间:

2022年9月28日至2023年2月5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颐和园博物馆

精彩展览不容错过

小编也再次提醒

游览公园景区

请提前预约

遵守各项防疫要求

景区周边车辆通行压力大

请注意交通安全

记者:景天

图片:王赫

编辑:陈乃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