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工程大讲堂暨文山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骨干培训今天开班

今天,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春雨工程大讲堂暨文山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在丘北开班。

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推进全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遗产队伍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做好活态利用、讲好文山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培训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云南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参加活动及授课。文山州八县市文旅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和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8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郝庆军以“浅谈民族边疆地区非遗保护的特点与规律”为题,开始了第一堂课。他高屋建瓴地从政策发展变化的视角介绍了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和展望;分析了民族边疆地区非遗保护的特点与规律;最后还以部分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例,为申报非遗项目工作指出了方向和思路。

毛小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创作的粤剧《璎珞传》、邕剧《玄奘西行》、晋剧《关公》均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他结合自身工作及多年来组织或参与的多次对外交流活动,就如何开展非遗交往、利用非遗文化交融世界、最大化发挥其区域影响力展开了探讨。

我国传统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目前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20世纪80年代统计的2211个传统舞蹈中,目前仅存1389个,31年的时间消失了832个,占总数的30%。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娟,曾长期深入湖南、云南、广西、浙江、新疆等地考察传统舞蹈。她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走访的经验给大家讲授了“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次培训为期五天,接下来还有“句町文化与云南青铜时代的关系”“可移动文物认定与分类登录”“文物保护工程的主要流程及控制重点”“玉器和翡翠类文物鉴定”等文化业务知识培训。

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汪玲表示此次的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要求所有参训人员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认真学习,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缪欢 文/图

编辑 刘榕杉

审核 华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