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野川镇:支部领办 党群同干 看这个村集体经济如何“破茧成蝶”

为了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野川镇沟村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发展增效、群众增收”两个目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产业,打破了“三无”发展瓶颈,集体经营性收入从不足5万达到30万元,为同类村增加集体收入提供了沟村样本。

整合土地资源

合作社当上“田掌柜”

针对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村中“有田无人种”的实际,沟村村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将村内部分耕地、闲置地和撂荒地1000余亩收归村集体经营,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与村集体签订保底协议,野川镇政府提供8万元补助资金,村干部垫资,为村民土地入股提供保障。沟村村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等级,按类别每亩发放200元、400元、500元的流转费,再以每亩200元的管理费聘用村民负责日常管理,农忙时以每天60元的收入雇佣村民“打短工”,入股村民年底还可参与分红,以多种形式帮助村民增收。

目前秋收已经结束,经初步测算,村集体纯经营性收入达30余万元,还帮助50余名老弱劳动力人均增收7000元。

村民毕小来高兴地说:“我家5亩地都入股了村集体,除了土地流转收入,我还在自家地里打工,一份土地两份受益,可比之前自己种地挣得多了。”


干部先干一步

党支部成为“战斗部”

为经营管理好1000余亩土地,沟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两委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从大年初七开始,沟村村党群服务中心每天安排一名两委干部值班备勤,其余人员全部扑在地里,从平整土地、播种到田间管护、颗粒归仓,整整忙了九个月。春播时为改善土壤肥力、节约化肥成本,党员干部与周边村养殖户协调,运输、施用有机肥3000余车1500多吨,覆盖了1000余亩地。

党员也利用“专题党日活动”参加义务劳动,党员干部用“两脚沾满泥土”的实际行动,带头发展、带动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以前干部说话没人听,现在合作社带着村民干,党员干部冲在前,群众都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了!”作为合作社的“领头雁”,沟村村党支部书记许永清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政策用好用足

多主体织密“增收网”

沟村村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了涉农商业保险,将村集体经济风险降到最低。为扩大规模效益,经过支村两委研究,下一步将在流转1000亩土地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全村的土地流转工作,3年内流转土地扩大到2000亩。及时分析年度种植效益及存在问题,研判下一年度市场走向,及早谋划辣椒种植区域、品种的调整更新,同时,加强与农机合作社、农资公司、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经营主体的合作,确保形成合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田间管理,切实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让农民致富,让集体增效”是推动沟村村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今的沟村村,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沿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以乘势而上、只争朝夕的精神,向着未来阔步前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