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所谓高情商,不过是换位思考

最近,董宇辉再次上了热搜。

他在直播中分享自己开家长会的经验。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家长,董宇辉会对他们说:

“孩子们学习辛苦,请务必要保证孩子的营养,没事多陪孩子下楼散散步,缓解一下压力。”

越是学习好的孩子,越是容易给自己压力,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快乐。

对待成绩中等的学生家长,他会对家长说:耐心很重要。跑的最快的人,往往不是第一个走到终点。

凤毛麟角,往往是运气,各方面都差不多,才是人生的大多数人的常态,因此不用特别焦虑。

对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家长,董宇辉会疯狂地夸他们,这样家长就会很开心,然后回去把善意、信任、鼓励和陪伴给自己的孩子。

在这场家长会里,所有家长的心情和孩子的内心都被看见,并且被关照到了。

让人不禁眼角一酸,心窝一暖,然后感叹:多么智慧的老师,多么高情商的话语。

而这段话之所以如此贴切,在于董宇辉懂得换位思考。

所谓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跟别人共情。

1943年,苏青创立《天地》杂志,创刊初期,她就一直跟向来认可的张爱玲约稿。

有一次,她明明早就跟张爱玲约好了稿子,可是到了截稿日期,也没见张爱玲的稿子出现。

打电话去问,张爱玲只在那里,冷漠地回:“我忘记了。”

那个时期,临时换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需要赶紧换人约稿,火速出稿,才能补上空缺。

于是,苏青费了好大周张,才让这期杂志如期发行,没开天窗。

事后,杂志社的同事对张爱玲的放鸽子行为十分不满,身为一个作者,无故爽约是行业大忌,说出去是要被行业共同抵制的。

同事们觉得,这是张爱玲为人傲慢,目中无人的表现。

但苏青没这么认为,反而对大家说:

“一个作家,稿子就是她的饭碗,她怎么会无缘无故地不交稿子呢?一定是有别的事情把她缠住了,可以理解。”

说到这里,很多人疑问,张爱玲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做。

原来,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她根本没有心情写稿,被外界扰乱得神思不定。

而她为人惯有的姿态便是,不屑解释,你懂我那便好,你是我的知音,你不懂我那也好,我也不在意。

但是听闻到苏青如此同理的这段话,还是让她内心一暖,并开始重视苏青这个人。

她也自知理亏,之后苏青再来约稿,她都如期交稿,再没有爽约过,并且在日后的交流中,与苏青成了为数不多的朋友。

老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能明白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能够这样做的缘由。

正如一句话说的:

“如果你走过我走过的路,就不会嘲笑我现在的酸楚;如果你了解过去的我,就会理解现在的我。”

能够同理别人的难处,所谓的迁怒,自然就会随风而散了,双方的关系,也会由对立变得统一。

看过这样一张图。

两个人站在对面,对着一个巨大的数字争论不休,有人说“6”,有人说“9”,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殊不知,各人所站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世界便不一样。

如果固执已见,只会画地为牢;

如果换位思考,才能海阔天空。

有一次,李嘉诚带着儿子参加公司董事的会议,会议当时讨论的是公司正在合作的项目到底分到多少利润。

有人说,应该拿10%,这是目前合理的分配。

有人不同意了,如果10%是可以的,那么11%行不行,毕竟要为公司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正当大家争执不休的时候,李嘉诚说话了:

“如果拿10%是最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他会拿9%。”

参会的人都十分诧异,连李嘉诚的儿子都疑惑:

“有钱不赚,那不就是傻瓜吗,要拿当然就拿11%。”

李嘉诚却告诉所有人:

逐利是人的天性,所以每个人都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合理。但是我们反其道行之。让别人多挣一点,自己少挣一点,别人就会开心,并继续跟你合作,让你赚更多的钱。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决定是正确的。

对方公司看到他们这么有诚意,立即决定制定了接下来三年的合作计划,公司的利润立即涨了好几倍。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也是这个道理。

让利于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拿破仑·希尔说过:

“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你有多能够换位思考,你就拥有多大的世界。

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这是生而为人最为温厚的善良。

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里讲过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早年,他刚从老家来到北京,追寻自己写作的梦想。

由于囊中羞涩,当初带过来的钱很快就被消耗一空。

无奈之下,他只好给在京好友一一去信,想要寻求帮助,但是这些信件大多都石沉大海。

只有郁达夫循着信上的地址,亲自来看望他。

看着沈从文当下的窘境,住在一间储藏室改造的小房间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又时值隆冬,屋子里又冷又干,沈从文更是一顿饱一顿饥。

郁达夫赶紧请沈从文吃了一顿饱饭,并且对当时的沈从文的文采大加赞赏,临别时,将随身带的钱都尽数留给了沈从文。

后来,郁达夫也经常拿钱接济沈从文的生活,一有好的机会就会推荐给他,沈从文这才从艰难处境里慢慢走出来。

对于这件事,郁达夫从来都没有向外人提起。

有一次,有人问起这件事,他才透露,看到当时的沈从文,他想起自己曾经的困难,就不由地想拉沈从文一把。

后来,沈从文将这件事在作品中写了出来,大家都对郁达夫赞叹不绝。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过:

“你心里有别人,别人心里才会有你。我们看似是在帮别人忙,最后其实都是在帮自己的忙。”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当你用心体恤别人时,别人也会用最丰满的善意回报你。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敌意化投射”。

当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

我们每个人,站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但若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理解事情发展的原因,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换位思考是一种能力,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尊重不同更是一种境界;

点个【在看】,愿你说话能够推己及人,做事能够体恤他人,善意待人,愉悦自己。

作者|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图片|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