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地成立负荷管理中心 这部门到底管什么?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陈丽莎 沈钢 谢涛琪


10月27日,记者从国网浙江电力了解到,全省及各地市供电公司均已成立负荷管理中心,在采暖期到来前,该中心将从公共场所的空调用电需求入手,推进电力消费侧的科学管理,为冬季能源平稳安全供应做好准备。

今年夏天,浙江面临了历史同期最高平均气温、最高用电负荷、最不确定外来电等严峻局面。而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冬天也很可能迎来极寒天气。“面对可能出现的电力供需紧张形势,除了在保障供应上持续发力,消费侧的节能降耗也不该被忽视。”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电力负荷指的是某一时刻所有电力用户对电网需求功率的总和,而电网要求供应和需求两端时刻保持平衡,如果需求过高或不同时段需求差距过大,将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威胁。在全省夏季过亿负荷需求中,空调降温负荷占比已近四成,成为电网峰谷差拉大、尖峰负荷凸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建模仿真、厂商调研等方式,技术人员发现,室内空调设定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距越小,每调节1℃,负荷降低就越显著;当冬季环境温度1℃时,空调温度设置每降低1℃,用电负荷就会降低约6%。如能严格执行国家倡导的“夏26℃,冬20℃”,理论上全省夏、冬两季可分别削减最大空调负荷730万千瓦、290万千瓦。

因此,在用电高峰期,如果能统筹调度空调温度,就能降低全省电力总负荷、为电网“减负”。如今,各地负荷管理中心已开始在公共建筑、商业大楼、工业园区等场所落实相关技术、经济、政策等手段,为保障冬季社会民生用电腾出空间。

最近,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教室内,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挨个为每台空调安装负荷调控装置,全校3800千瓦的空调负荷正式接入电力“无感响应”平台,实现空调负荷资源安全感知、精准控制。

当电力资源趋紧时,该控制平台可设置空调为无感(夏26℃、冬20℃)或轻感(夏28℃、冬18℃)响应,以此减少公共建筑用电。绍兴还将升级改造云储能、充电桩、智慧路灯等其它大用电设施,计划于年底前向“无感响应”平台接入可调节负荷12万千瓦、明年迎峰度夏前接入20万千瓦。

在杭州,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通过分析各类空调负荷情况,形成理论可调节的工业18万千瓦、商业64万千瓦、公共建筑6万千瓦“响应资源池”。每到用电高峰期,这些“资源池”中的用户就会收到调度通知,自主选择是否配合调节空调温度,以此换取响应补偿。

杭州萧山亚运村全景。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姚靖霖 摄

在亚运村,技术人员还搭建了一套空调设温与空调负荷的耦合模型,它能够适应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环境温度,用“统控+柔调”两种模式,让村里3000余台空调10兆瓦负荷统一“听指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