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银行“绿”意盎然——华中首家碳中和“绿色网点”亮相

华中首家“绿色网点”营业大厅。 ( 记者 张阳春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通讯员 余凌云

“碳汇余量27475274.49克二氧化碳。”10月24日下午,走进位于汉口的建设银行武汉球场街支行,大厅内最显眼的不是金融产品宣传,而是一块“智能能耗监测平台”大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碳运营”数据。

这是华中地区首家获得碳中和证书的“绿色网点”。10月20日,该网点获得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绿色网点绿意浓

步入该网点大厅,大屏幕上一棵“碳足迹环保树”映入眼前。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以参与通过小程序捐赠步数,排名靠前还可收获小礼物。“银行这一互动活动挺新鲜有趣的,也传播了绿色理念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一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说。

“绿色网点”的“绿”意,还在于网点在建设、经营中采取多种手段降低碳排放,努力达到碳中和。

所谓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等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实现碳中和,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购买碳排放配额、使用绿色能源等手段实现。

该网点也是一座绿色建筑。网点隔断墙使用的是铝蜂窝板。相比较于传统的材料,铝蜂窝板轻质耐用,不挥发有害气体,还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在地面,地砖则采用悬空铺贴法,减少水泥砂浆的使用,减轻建筑物负重,施工过程也更加绿色环保。

网点的节能减排,还在于使用一定量的清洁绿色能源。网点屋顶平台上,布设有一排太阳能光伏板。晚上亮起来的银行门楣招牌,就是使用太阳能供电实现“零能耗”。

物联网实时监测能耗

银行大厅内,能耗监测系统大屏幕占据了一面墙,实时监测显示银行网点的用电、碳排放情况。这在湖北银行机构中是首创。

网点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电力消耗。屏幕上实时显示,截至当日下午3时,网点用电量140.87度,碳排放73.83千克。而自网点新开业以来,总用电量3545.95千瓦时,相当于1.52吨的碳排放量。前期,该行购买获得了50吨碳汇额度,在建设装修过程中消耗21吨,除去已使用额度,目前碳汇余量大约还有27余吨。

通过物联网手段,全网点实现了对温湿度、水浸、光感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灯光、空调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以更好地达成绿色运营的目标。同时能耗监测系统每分钟自动更新数据,一旦出现非正常用电情况,会快速提醒工作人员。

“打造‘绿色网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尝试。”建行湖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在金融服务上,将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把更多资源配置到支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实体经济领域,助力湖北打造“双碳”绿色金融资源聚集高地。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