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向往的堂安

一日,好友忽然打电话找我约饭。一见面,她就告诉我,已辞了工,想完成一个夙愿,到大山里去支教。

敢情这顿吃的是饯行宴,我问她去哪里,她笑了笑,打开手机地图,指了指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黑点——贵州堂安侗寨。

朋友在深圳做新媒体,收入颇丰,忽然辞职让人有些意外又惋惜。但作为朋友,我更希望她活出自己。

前段日子放假,忽然想到在贵州支教的好友,便买了张车票前往。堂安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三面环山,上百座吊脚楼嵌于梯田之上,远望去如一簇簇青色火苗跳跃在大山之中。

天空蔚蓝,眼前的堂安如一座神的殿堂,似乎将所有天地灵气都蕴藏在那些古老的吊脚楼之中。

还未走近,一座高耸的鼓楼映入眼帘。贵州的鼓楼以杉木为材,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榫槽衔接,结合了聪明的侗家人桀骜的野性与婉约的俊美。精巧的楼尖饰有象征吉祥的宝葫芦、千年鹤。檐角卷翘,一眼望去,如飞鹤般一字排开。其间又有各色彩绘与雕塑镶嵌于上,如一幅神秘而又亮丽的古老诗篇。不过,拨开华丽之表,人们在楼宇间劳作、憩息,似乎更多的是烟火画卷。

过了鼓楼,穿过一道木门后豁然开朗。一座小小的楼房内传来欢声笑语。学校是由过去寨子里的祠堂改建的,半新半旧,有些像是改良过的吊脚楼。

我连忙打电话给朋友,不久,朋友走出来接我。

半年多不见,朋友黑了许多,脸上浮起了一团特有的高原红。我问她支教的感觉如何,她笑了笑,眼里闪过一丝火花。

学校的面积不大,主体建筑为一栋两层的红色小楼,入乡随俗,小楼外观也修成了侗寨吊脚楼的样式。虽隐于深山,但小学的设施颇为齐全,两层的教学楼前,有一座刚修好的篮球场,一群学生正在教学楼前的篮球场上玩闹嬉戏。

一进学校,就有一堆孩子围了过来,对我这个外来客指指点点。好友笑眯眯地向他们介绍:这是我朋友。孩子们哄笑一声散开去,就这么接纳了我的存在。

整个学校人不多,仅几十个学生。学校里支教的老师就好友一个,当时一起来支教的几个年轻人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她一人还坚守在这里。她说,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而且学生们活泼可爱,像山野里的野花般天真烂漫。刚到这里时,她望着这一张张渴望求知的笑脸,竟然不知如何去回应这些热切的眼神。后来,好友向校长申请了一间教室,辟了一个小小的阅览室,自己在网上给学生买了许多二手书籍,又想方设法接收了许多热心人捐赠的书籍。平日上完课,她就和学生们在这简陋的阅览室里孜孜不倦地阅读。

这时,上课铃响起,朋友又急急忙忙地赶去上课。朋友这节课教的是写作与阅读,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站在古老而又充满民族风味的庭院里不禁也听得痴了。

临走时,我问朋友准备何时回深圳。她摇了摇头,说归期还不一定呢。这些学生都很喜欢她,她也放不下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哪怕只付出些微努力,给这些山里孩子们一点点改变,或许就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

几天后,我一个人踏上了回程。回首望去,那一只只矗立飞檐或楼顶的千年鹤在苍茫山色里展翅欲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