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科学助农推动葡萄产业发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周姝含 通讯员 傅巍峰 青岛报道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葛家屯社区有一处生机盎然的阳光玫瑰葡萄园。此时正值葡萄收获季节,果园里氤氲着甜美的香气,一排排葡萄挂果整整齐齐,这家名为城阳区五丰余庆家庭农场,农场主名叫刘同胜,他是城阳区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

  “我以前是做生意的,也算做得不错,但是我从小就有一个做农业的梦想,当年花了很长的时间去了解和考察农业,也咨询了很多个专家和朋友,经过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了种植葡萄”。一直以来,城阳人习惯将上马、棘洪滩、河套和红岛合并称为“西四社”。在他选择从事农业之前,“西四社”基本没有进行规模种植葡萄的先例,上马能否种出优质的葡萄呢?面对着众人的不解和质疑,已经做足了前期功课的刘同胜有着十分坚定的决心,“我一直相信农业这个传承了千年的行业,可以大有作为,政府关注农产品品质提升,市场也认可优质的产品,所以做农业一定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说这些话的时候,刘同胜的底气十足。

  2018年,刘同胜承包了30亩地,经过考察后,决定先种植10亩阳光玫瑰进行尝试,其余20亩地则种植蜜薯地瓜、花生、玉米等传统作物。和很多传统的种植户一样,刘同胜一开始选择的也是露天栽培的模式。2019年9月份,眼看着葡萄即将收获,但是连续十几天的雨水给果园带来的水灾,却导致葡萄出现了大面积的裂果、气灼,“排水做的太差,那时候救都救不过来,心里非常难过”,痛定思痛,刘同胜多方学习请教,足迹遍布了南京、云南和山东省内的多个地市。在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的实地指导下,刘同胜开始建设全覆盖连体大棚,并在整个葡萄棚区布局全自动滴灌和通风设施,科学的种植方式不仅为园区极大地提升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园区的管理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光照、水源乃至空气等资源的改善,随之带来的是果品品质的再次攀升。刘同胜总结说“实施科学种植是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打比方说,以前我们种葡萄都是大水漫灌,这样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引进滴灌设施以后,不仅节水,同时还能保护土壤,而且省工省时。而建设大棚以后,便利智能的排水设施让葡萄在多雨的季节有了充分的保障。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庄户人”,刘同胜深知大众化、缺乏辨识度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议价能力,自己农场的葡萄要想提高产品价值,必须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走品牌化路线。创立一个有标志性的品牌势在必行,他首先为自己的葡萄注册了“上马明珠”商标,然后通过多方学习,着力提升葡萄品质。2021年,刘同胜报名参加了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期间早到晚归。在青岛农业大学刘更森教授的课堂上,他用带来的新鲜土壤,请教“发酵”问题,刨根问底,直到搞明白发酵机理。经过了三年的精心养护和扎实劳作,刘同胜葡萄园的葡萄产量稳定且品质持续提升,不论是辽峰还是阳光玫瑰,在城阳区的知名度都是较高的。辽峰果皮紫红、果肉紧实、汁水丰盈、酸甜可口;阳光玫瑰果粒紧密、果肉鲜脆多汁、玫瑰香味浓郁,像一串串闪亮的绿宝石。
  “很多农户用灭草剂除草,我们农场完全按照生态种植的模式。我不锄草,草可以保水保肥,在冬天割了以后还能为土层提供保护和供暖,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我们全部使用自己发酵的有机肥,有机肥的原料有六七种。我们所有的葡萄在成熟前三个月不会使用农药和添加剂,每一粒葡萄都经得起检验”,这份自信来源于用心和扎实的做事风格。2021年12月,五丰余庆家庭农场的葡萄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一粒粒的翠绿和香甜,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无公害农产品现在也是农场的金字招牌。

  经营农场以来,刘同胜发现社区里有不少的剩余劳动力,于是主动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劳作的过程也是吸收和学习的过程,有些员工想自己种植,刘同胜也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这也带动了周边葡萄产业的进一步扩大。谈及未来,刘同胜说“我们会在保证品质的同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西四社不仅可以种葡萄,还可以种出高品质葡萄”。
  现年53岁的刘同胜,履行着一个高素质农民参加培训时的承诺,他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帮扶和培训指导,再加上家人尤其是爱人的鼎力支持,让他可以安心投入到种植工作,如今他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和和美美。
  古人用“节节高升不秋草,三年不长一夜千尺”,形容竹子用了三年的时间在土壤中默默努力、积累营养,一击冲天,而扎实做事的刘同胜也说“打造山东知名葡萄园,这是我的目标,这几年以来围绕这个目标扎根土壤做事,我的目标始终没有变,走向这一天的每一步,我都充满信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