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存白茶误区,你踩雷了几个?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村姑,我尝试过把白茶存冰箱,还尝试过把白茶放在地下室的酒窖里。紫砂罐、木箱、塑料密封箱也全都尝试过了,为什么还是出霉味了?”

前几天,收到这条消息,感慨颇多。

这位茶友,几乎把所有存茶的坑,全都踩了个遍。

很难想象,踩坑怎么会如此精准?

对方的存茶之道,与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基本上毫不沾边。

哎,看来我们的文章,传播力度还是不够广。

否则,稍微去网上一搜索,就能看到非常多有关白茶储存的内容。

没经验的朋友,只要依葫芦画瓢就好了。

至少,已经有不少茶友,给村姑陈发来了感谢信。

说是看了文章,认认真真地按照里面的方法来存,就收获了上好的老白茶。

但仍然有许多茶友对存茶一知半解。

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茶叶要么喜低温,要么喜阴冷。

之后,再装在“专门”的存茶容器里,就万事大吉了。

却不知道,生活处处是陷阱。

《2》

第一个大坑,是把白茶存在冰箱里。

村姑陈还记得,以往的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每家茶叶店,都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冰柜。

彼时,还是铁观音的鼎盛时期。

客人如果进来,点名要买铁观音,茶掌柜就会从冰柜里取出来几泡,供对方试喝。

满意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笔生意就算是做成了。

或许在潜移默化中,“茶叶要存进冰箱”的观念,深深刻进了曾经的铁观音狂热粉丝的脑海里。

一直到,铁观音落寞,白茶走红。

这种存茶方式,却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正。

实际上,六大茶类里,也只有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需要低温冷藏。

因为它们的保质期比较短,大约在半年左右,就达到了最佳饮用期。

所以,通常卖家会建议,在一年内尽快喝完。

而白茶,则完全不必如此。

不仅保质期很长,并且放在常温下储存即可。

冰箱里的低温和水汽,反而会影响白茶的陈化,以及令白茶更容易受潮变质。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它是微发酵茶,储存年限越长,汤感就会越醇厚、绵长。

前提是,要足够干燥、密封。

否则,就会引起白茶受潮,往不好的方向转化,生出巧克力味或者酸梅味。

《3》

第二个大坑,是把白茶放在地下室。

众所周知,地下室的环境是什么样?

阴凉、潮湿、沉闷,由于长年晒不到太阳,接受不到阳光的杀菌,充斥着奇怪的味道。

把白茶存在这种环境,无疑是把它推入无尽深渊。

地下室用来当酒窖,当然没问题。

在日积月累之下,酒窖内会产生丰富的菌群,而这些菌群,对于酒的发酵以及风味的形成,都是极好的,极有帮助的。

然而,白茶不同于酒。

一来,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发酵程度极其轻微。

二来,白茶的后发酵,与黑茶的后发酵有所不同。

后者需要微生物的参与,但前者不需要,白茶依靠的是漫长时间下的自我内质转化。

所以,如果把白茶存放在又潮又湿的地下室里,必定是凶多吉少。

阴暗不透风,会使其生出霉菌,产生霉味。

原本丰沛的内含物质,也会因为长期潮湿的环境,逐渐被损耗,最后消失殆尽。

真正爱茶的人,是不舍得把白茶放在地下室里的。

即使条件有限,也会找一个干燥、阴凉、无异味的房间,把茶叶好好珍藏起来。

《4》

第三个大坑,是紫砂罐存白茶。

看到这里,兴许会有看官觉得好奇。

咦?紫砂罐难道不是专业用来存茶的吗?

不可否认,它的确可以储存某些茶类,但并不适合白茶。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紫砂罐会吸潮。

紫砂这种材质,本身毛孔粗大,容易让水汽乘虚而入。

加上罐子是硬物,罐口和盖子就算设计得再精妙,也难以做到彻底严丝合缝。

那些肉眼观察不到的缝隙,便会使得水汽源源不断地往里涌入。

空气中的水汽、异味,就可以无遮无拦地接触到茶叶。

仿佛一座四处都是洞的茅草屋,茶叶天天都要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

长此以往,让身处恶劣环境中的白茶,受潮、吸收异味,从而变质变坏。

另外,陶罐、锡罐、铁罐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我们平时说,铁罐可以用作短期存茶,但密封防潮性始终有限。

比起粗陶罐和紫砂罐,铁罐的密度小,防潮效果稍微好一些。

可在长期存茶的过程中,来自外界的水汽攻势,岂是一个小小的铁罐能对抗得了的?

最优解,唯有三层包装法。

用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标准五层厚的瓦楞纸箱,把白茶严格保护起来。

一层又一层,宛若“城墙”般,守护着最里面的白茶。

也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隔绝来自外界的干扰,让白茶安安心心陈化。

看来,在存茶这件事上,长得再好看的东西,也不过是绣花枕头。

纸箱固然笨重和土气,但胜在实用、易得。

更关键的是,依靠着这套方法,茶友们收获了一箱又一箱香喷喷的老白茶。

故而,谁能存出优质老白茶,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正如老话说的,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才是好猫。

《5》

第四个大坑,是木箱存白茶。

每到逢年过节,就会有茶友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收到的一盒盒茶礼。

而其中,不乏有装在木箱里的白茶。

表面上看,高端、大气、上档次。

通常正面还会配上一个铜锁,古色古香,摆在家里也是一道风景线。

殊不知,木箱美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堪比“糖衣炮弹”,稍不注意,就会摧毁一整箱好茶。

木箱的原料,是木头。

而木头是一种吸水性的材料,只要待在空气里,就会不断吸收周围的水汽。

除此之外,木头本就带有一股味道。

并且,在木板加工粘合的时候,需要用到胶水,同样会散发出异味。

把白茶存在里面,会导致串味,好好的茶叶放进去,不出半年,怪味就出现了。

还是那个道理,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买茶、存茶的时候,就不会再拘泥于外表了。

实用,才是王道。

《6》

江湖上有一种风气,叫“拼年份”。

以前,大家聚在茶桌前,往往会互相比较,眼前的这泡茶价格几位数,越贵越有面子。

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喝白茶。

于是,从比价格,转变成了拼年份。

我家最老的白茶是5年陈的,自己亲手存出来的,你呢?

此话一出,必然会收获众人羡慕的眼神。

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白茶,肯定不可能是做旧的。

况且,里面注入了大量的心血,怎么喝,都好喝。

只要细致对待,它们便会以上好的香气,绝佳的汤水,回报我们。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