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古录镇:以“党建之笔”绘制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扎古录镇以提升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兴镇新路径,有效提升组织力,致力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全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展现新作为、迈向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建强“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组织根基

提升队伍培训质效。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主题,依托“乡村振兴大讲堂”,以述职评议、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全镇30余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全员轮训,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务、村务等工作水平。优化比学赶超举措。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业务大比武、岗位大比拼”活动,8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轮番上阵,比大局担当、比治理能力、比责任落实、比工作成效,“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有效助力“头雁”队伍“人员到岗、能力到位、服务到家”,充分展示了换届后村书记的履职能力和良好风貌。夯实组织工作基础。全面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按照深入摸排、集中评议、实地勘察、选树示范的总体思路,有力推动党支部、基本队伍、党群阵地分类评定,倾力打造党建品牌,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锻造“头雁方阵”,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实施党员“活水”工程。加大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镇创业就业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镇党委结合农牧村党员年龄、行业、流动情况、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将全镇362名农村党员,划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老党员”五个类别,分别实行“践诺、定责、跟踪、服务、志愿”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各类党员教育和作用发挥,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分类施策、分层管理,开展在岗党员示范带富、外出党员创业带富等系列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抓民生服务行动。积极推行“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全镇200余名年轻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矛盾调解等最前线,动员6000余名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成功率90%以上,推动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强化后备干部管理。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要求,完善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及时做好信息动态更新和管理。健全后备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会,深化“三级帮带”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步完善村后备干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锻造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村后备干部队伍,点燃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拓展“发展模式”,找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树牢“大局观”,精准定位目标。结合“半农半牧”的实际,以百里洮河风情线为主轴,以麻路小镇、车巴沟景区为依托,以“洛克之路”为先驱,以“秘境卓尼·水墨扎古录”为文化标识,进一步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全域旅游一盘棋”思想,深入做好“内外兼修”大文章,对内积极做好镇村规划,高起点、高品位编制镇村规划;努力使“水墨扎古录--洛克之路的起点”为更多人知晓,成为甘南州旅游串点成线上浓墨重彩的“关键点”。深化“资源观”,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盘活现有资源,深挖特色风情,打造独属于扎古录的文化旅游“地标”,精心打造镇区沿线旅游风情线,抢抓政策和甘南州旅游发展爆发期的有利机遇,以镇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藏传佛教寺院等特有资源,发展集农牧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镇村旅游品牌,打造旅游“打卡地”,使扎古录成为过往游客愿意和向往驻足的“洛克驿站”。坚持“使命观”,强化责任担当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按照我镇“84321”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实施“党建强镇、三农稳镇、民生暖镇、产业立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生态美镇、文化塑镇”八大战略,着力培育“特色畜牧业、优势种植业、商流通业、全域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扎古录建设成“三基地”(农畜产品及活畜交易基地、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车巴文化展示基地)、两中心(全州游客集散中心、全州商贸物流中心)、一景区(水乡麻路)”,走出具有扎古录特色的富民、强民发展之路。(通讯员:彭关锋)

编辑:李潭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