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特聘教授,骑三轮车当志愿者!

清点餐数、搬箱装车、骑着三轮车运送到学生宿舍楼,郑州大学“编外志愿者”胡庚申教授动作麻利,干劲十足,一点不像73岁的老者。

胡庚申教授是生态翻译学的创始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作为郑大73级校友,他特别希望生态翻译学能扎根郑大、花开中国、香飘世界。回郑州大学工作这5年来,他忘记年龄,不知疲倦,经常节假日也在办公室忙碌。他办公室的长明灯,成了学校感人一景。

郑大“编外志愿者”胡庚申教授

“十一”过后,学校因疫情封校,胡庚申教授一直住在办公室坚持科研和教学活动,并提出要加入送餐志愿者队伍。考虑到胡教授年事已高,学院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但胡教授态度坚决,“我是老党员,该上必须上”,成了教师志愿服务队的编外队员。

这些天,胡教授和其他年轻志愿者一样,始终坚持战斗在送餐一线。看到同学们拿到一日三餐和饼干、水果等丰富食品,看到学校的温暖关怀送达各个楼宇每个学子,他就特别高兴,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每当有人劝他歇会儿的时候,胡教授总说,点点微光汇成星河,疫情防控哪有旁观者!

胡庚申教授在做志愿者的同时,也非常关心时事。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胡庚申教授也谈感悟、话期待。

胡庚申教授认为,以前所说的“现代化”是西方提出的,可谓之西方式现代化。我们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相对应的就是“西方式现代化”。他指出,中国式和西方式这两个“现代化”的内涵和路径有很大不同。西方式现代化具有傲慢性、掠夺性、剥削性、殖民性、排外性和不公平性等特征,这样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全盘西方化”的套路。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我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靠汗水、靠奋斗、靠牺牲、靠奉献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现代化”英译为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意思即“一条通往现代化的中国路径”。

这就表明,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套路”大不相同。中国推进伟大复兴,建成现代化强国,走的不是西方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

他表示,作为一名年逾七旬的郑大学人,将立志让自己开创的生态翻译学能够“扎根郑大、花开全国、香飘世界”,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护学生安康”,是胡教授的心愿,也是郑州大学全体教职工的心意。

400余名党员干部和教师志愿者下沉一线,300多名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专家在线在岗,9个学生社区、200多名楼长层长进驻宿舍,3000余名后勤保卫人员昼夜轮转……这些天,郑州大学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学工队伍、教师队伍、后勤保卫等各条战线尽锐出战,24小时吃住在校,全力以赴为7万名在校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疫情之下

大家都在齐心协力、砥砺前行

为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奋斗

让我们向同胡教授一样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致敬!

道一声您辛苦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