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错了 | 雷定京

不能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错了

雷定京

作者赐稿 儒家网 发布



最近,中国网友关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句名言的争论火了。网友争论的焦点是记不清楚原文究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了。不但新浪微博上“专家称是人斯人两种写法都有”、“是人还是斯人人教社回应”两大热搜皆与此密切相关,而且《北京晚报》这一官方报纸也发表了《“是人”“斯人”之辩,体现求“是”态度》的锐评进行回应。

中国网友关于《孟子》原文的争论,反映了普通大众对于儒家经典文章的重视程度,更反映了近年来的中小学教育,在内容上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普及,本是喜事一件。

《北京晚报》发表的锐评《“是人”“斯人”之辩,体现求“是”态度》称:“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该出版社历套教材中,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这句话本没有问题,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套教材课文选目以及版本的选择,是出版社编辑集体商议的结果,并不关涉《孟子》的原文。

可文章的下一句就显示出了一点问题了:“有网友翻出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一些明清刻本,也均未发现‘斯人’。”有网友翻出了不同版本的《孟子》明清刻本,未发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说法,是否就说明这一说法在历史上就不存在呢?

当然是不能如此武断地下结论的。事实上,据笔者所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说法,至少有九部不同的古籍记载了,而且这九部古籍皆是佳作,其中有八部古籍是朝鲜王朝理学家的著作,反映了元代以来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对于这一说法的另一种认识。

第一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元代的经学家王恽。

王恽在代表作《秋涧集》的一篇文章《克已斋记》中言:“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俾经纶一世之事:其时政之得失,思有以论列之;生民之利病,思有以兴除之;人材沉滞,赖之而荐举;奸邪横恣,仰之而纠绳。”王恽在这里接续了《孟子》的话头,认为天将赋予圣人重任,必定将在政治事务中对其加以考验。

对于时事政治的得失,圣人能出谋划策力陈时弊;对于损害百姓利益的鄙陋政举,圣人将鞠躬尽瘁为黎民除害。对于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圣人能够中肯品评、任命适宜。对于奸邪暴虐之人,圣人必将其绳之以法。后来,明代的《永乐大典》在第二五三七卷中引用了此文,使得此文更加广为流传。

第二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前期的理学家成伣。

成伣,一位生活在朝鲜朝世宗、燕山君年间的理学家,字磬叔,号慵斋、浮休子、虚白堂、菊坞。生于汉城。1459年进士及第,1462年式年文科、1466年拔英试皆为第三名。历任博士、艺文馆修撰、大司成、工曹判书兼大提学等职。他的代表作有《虚白堂诗文集》、《风雅集》、《锦囊行踪》、《桑榆备览》、《风骚轨范》、《浮休子谈论》、《乐学轨范》、《双花店》、《履霜曲》、《北殿》、《慵斋丛话》、《渡水僧》等。

他在《虚白堂文集》卷十一《儒者可与守成》一文中化用了《孟子》原文:“是天欲平治天下,将降大任于斯人。而鲁、卫、齐、魏之君,不知儒道,而不用其言,卒至世道委靡,而莫之回也。秦以诈术,削六国得天下。”

第三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中期理学家赵宪。

赵宪(1544—1592),朝鲜王朝中期理学家,曾任义兵将。字汝式,号重峰、陶原、后栗,本贯白川。壬辰倭乱中殉国。在赵宪的代表作《重峰先生文集》卷之十一的文章《朝天日记》中,他直接引用了《孟子》原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第四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中期理学家柳希春。

柳希春,朝鲜王朝明宗、宣祖年间的学者。字仁仲,号眉岩,代表作有《国朝儒先录》、《新增类合》、《眉岩日记》、《朱子语类笺解》、《诗书释义》、《献芹歌》等。他在《眉岩先生集》卷之三《拟区册送昌黎量移江陵序》也化用了《孟子》的原文:“或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以先投困穷拂郁之地,而增益其所不能。愚以为斯二说,皆未知天意之所在者也。天之生先生也有意:其置之穷愁孤寂之境者,岂非欲使著书立言,以开万古之群蒙者乎?”

第五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中期的理学家洪柱世。

洪柱世(1612—1661),朝鲜王朝著名朱子学者。洪氏推崇朱子学,尊崇《孟子》,认为如果通晓《孟子》之中的性理学,自然就会文采斐然;如果能够文采斐然,自然就会金榜题名。(见朴贤淳《朝鲜时代的科举应试法》)洪柱世在他的代表作《静虚堂集》中的《送申察访序》一文也直接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乎,必先违拂其志意,劳苦其形体,夺其逸乐,而投之于困穷之地,使之动心忍性,增益其所未至。”

第六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被誉为“朝鲜王朝最后一位明君”的理学皇帝朝鲜正祖李祘(1752—1800),他是李氏朝鲜的第22代君主。

李氏在他的《弘斋全书》卷九十二《经史讲义第二十九》中化用了《孟子》的名言:“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以位而言也。”

第七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晚期的理学家权攇。

他在代表作《震溟集》卷之七《呈杞溪俞相公书》中也化用了《孟子》的名言:“天之降大任于斯人,必有异于人者:刚毅正直而济之以勇,坚确牢守而决之以无疑,然后处天下之至危,而不足以动其心。”很显然,权攇的这处化用是对《孟子》修身养心之道的传承。

第八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晚期的理学名臣金羲淳。

他在代表作《眉岩先生集》卷之三《寄题岁寒亭序》中稍微化用了《孟子》的名言:“或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以先投困穷拂郁之地,而增益其所不能。”

第九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原文的学者,是朝鲜王朝晚期的理学名臣金允植。

他在代表作《云养续集》卷之三《与周玉山馥书》中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似非偶然,何又夺之之速耶?此系天地间大关气数,非弟一人之所可私痛,奈何奈何。”

综上所述,第一位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述《孟子》的学者,是元代的经学家王恽。王恽的文章经由明代《永乐大典》传播,在朝鲜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可以推断:朝鲜王朝的八位理学家,对于《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引用,很可能是由于王恽的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语境当中,“斯人”本有更为明确地表示熟知的某个具体人物的具体状况之意;而朝鲜王朝部分理学家如金允植等,是在《与周玉山馥书》这样的某封具体论学书信中引述此句的,因此“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可能是某些朝鲜王朝理学家对于《孟子》的创造性私人化阐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反映了元代以王恽为代表的儒者群体对于《孟子》的新解,更是元代以降中国儒学对朝鲜王朝产生深刻影响的明证。由此可见,网友记忆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并非子虚乌有,网友们关于“斯人”、“是人”的辩论,也并非没有来源和意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