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洁:治学之路绽芳华

程洁,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01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致力于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电子制造摩擦学的相关研究。

在专业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目前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磨蚀与防护技术分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国际SCI期刊青年编委等。

研究者——创新求索,奋发有为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创办的目的在于资助有创新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作为处于科研事业起步阶段的青年研究者,程洁把这个项目看作她科研事业的良好起点。

     自从选择了机械工程这一学科,她就在科研道路上笃行不怠。程洁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所展示的研究成果在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CSTIC)上,分别获得“最佳学生奖”和“最佳工程师奖”,也是唯一一位在此国际会议上两次获奖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程洁说,“我国当代的科研工作者,要瞄准国家所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能够为解决我国IC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做出一些建设性工作,并且能够获得业内专家的认可,很有成就感。”

如何在现有基础和平台上,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她主攻电子制造摩擦学,目前她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化学机械抛光(简称为CMP)这一超精密加工技术。她深知,处于我国核心技术要求的高端芯片制造正在对这项技术提出越来越多的挑战。

回想起踏入机械工程的开端,程洁把自己与这门学科的结缘归于偶然,如今走上工作岗位,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与当初所学一脉相承,这让她感到无比幸运。程洁笑着说,“坚持这个学科方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求学、科研路上遇到的各位恩师,给予了我很多指导,是我学术生涯的引路人。”

多年坚守科研,程洁谈到自己的职业观,她说:“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到‘爱一行,干一行’,但我们可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要有敬业精神,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全身心去做,长期坚持下去终究会做出一定成绩。”

目前,程洁的工作主要是教学和科研两大部分,程洁说:“教学和科研,任何一个想要做得好、做到极致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对每一名教师而言都是压力。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由于经验不足,更具挑战。从主观上讲要努力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工作,但评价一份工作做得好不好,只用合格与否来衡量显然是不够的。”如何能把教学和科研都做到尽善尽美,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教育者——因材施教,克己慎独

      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教育者是程洁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属性。程洁说,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当老师,“大学老师有教师职业的共性,也就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它的独特性在于同时承担了科研任务。”大学教师这个独特的职业,将程洁心目中两个重要且向往的部分融合于一身,这让她感到十分幸运且幸福。

      2009年5月,程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2014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曾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巾帼向党,喜迎二十大”演讲比赛中获奖,担任学校防疫的教工志愿者和学院路应急核酸采样志愿者。谈到工作的学校,程洁的话语中充满着激动和自豪,“这里是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平台,也感谢矿大给了我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机会,希望在这里扎根、发芽、成长,为学校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成为一名教师,就意味着与学生打交道,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员。在程洁看来,因材施教很重要。在与研究生相处过程中,她敏锐地察觉到每一名学生在性格和特征的差异,教育学生必须因人而异。作为教育者,程洁的全部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色地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在保证日常教学科研的基础上,程洁从不过多干涉学生个性发展,但是如果学生有任何困惑需要她帮忙,她自然是学生可靠的助力。对于学生而言,程洁通常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程洁说:“与学生相处最大的感受是,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老师需要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单纯、真诚、善良、活力是大部分学生展现出来的美好品质,他们时刻感染着我,让我的工作充满了幸福感。”

作为老师,程洁天然地会为学生考虑很多,尤其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如果可以,请尽早思考‘我以后要做什么’等发展问题;如果思考不清楚也没关系,起码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按照学校的培养体系认真完成学业,随着专业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自然会有答案。”

《中庸》中有一句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程洁时刻用这句话告诫自己。教师要保持慎独精神,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康德说过:“自律即自由。”程洁相信,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

学习者——涤尘营壑,求知若渴

     走上工作岗位,“学生”这两个字似乎阔别已久,但对程洁来说,从未离开过 “学习者”这一身份。拜伦说,“逆境是到达真理的第一条通路。”回望求学生涯,困难是免不了的。“但勇于走出舒适圈、发现自身缺点并克服,是每个人生阶段都面临的最大困难。”程洁说。她始终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否曾为梦想拼尽全力?”

      从结果看,程洁克服了曾经那些让她屡次“拼尽全力”的困难,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她坦诚地说,自己的求学生涯并不总是规划清晰,“很多时候是随着时间推移,个人知识和阅历的积累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些想法,比如读博初期并不想从事科研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是临近毕业才有的想法。”正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使她一路走来都保持住这份随遇而安、踏实勤勉的沉稳态度。

    曾经的海外留学时光令程洁十分难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抱着这样的初衷,分别于2015年、2018年,赴瑞典皇家理工(KTH)表面与腐蚀科学研究所学习、工作。如今谈起来,程洁深感那段经历对她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既拓展了专业知识,又开拓了个人视野。她寄语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同学,希望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了解、学习世界前沿的科学知识,精进学业、实现自我,回报祖国、建设祖国。

      成为大学教师的程洁,看到校园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十分感慨,相较于自己读书的时候,如今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了许多,这是教学工作带给程洁最大的感受。“我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物质和精神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她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同时也把握度量,在恰当时机引导学生。她十分清楚,作为一个好的学习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成为老师后,她自然也追求着让学生们能够保持那种积极进取、珍惜时光的宝贵品质。

      时代发展,需要教师同时成为研究者和学习者,程洁的实践正响应着这种号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程洁不断督促自己,在科学研究中耕耘,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在创新学习中精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份磨穿铁砚的决心,始终伴随着程洁的治学生涯,让她在这份最有意义、有价值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美好的年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