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京文学之夜”云上亮相“文学之都”共创共享年度精彩

荏苒岁月浸润文都三周年,滋养出华美新篇章。10月31日晚,“2022南京文学之夜”以云上文学会形式亮相。300万+网友在云端共襄盛会,领略南京“文学之都”的文化多样性与城市包容性。

文学会以“一堂课”“一张网”“一朵云”“一群人”叙事线,串起“文学之都”方方面面,共建文学理想之城,共享文学与教育、文学与城市、文学与科技、文学与人文领域的年度精彩故事。

     

一张网:举全城之力,织文都之网

公元438年,谢元在南京鸡笼山下设文学馆,“文学”自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22文学之夜第一“微现场”便设在据此遗址改造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世界文学客厅背倚鸡笼山、毗邻和平公园,周边汇集中央研究院旧址、北极阁、鸡鸣寺、东南大学等文化与自然景观和高等学府及科研单位,是古今人文荟萃之地。“在建设中,我们秉承跨越古今、情景交融理念,如果用构思文章的做法表达我们的设计,那就是起、承、转、合……”置身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文学客厅主持设计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薇向大家介绍了设计团队如何“用文学的思路建文都的建筑”。

以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为枢纽,一张对内链接全城文化场景、对外对话全球创意城市的1+N+X“南京‘文学之都’城市空间网络”正在形成。在建设“世界文学客厅”之外,南京市文投集团和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2022年还落地一批节点性“文学+”场所,助力市建委30个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联动挂牌了1000余个文学之都空间。

2023年,文学公园、文学小径等项目也将陆续与市民见面,文学之都“空间之网”将持续织密。

     

一堂课:承千年文脉,育文都新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活动现场,南京市聋人学校教师陈燕带领7名孩子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特殊的文学课,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自信有力地用手语吟诵《将进酒》,给线上观众带来极大鼓舞与震撼。看着身后向阳生长的孩子们,陈燕说:“这就是文学带给我们的力量。”

一场教学演示,展示了“文学之都”文学教育的公允。

2022年3月,“鸡笼山下文学课”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课,该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生设立文学主题课程,播撒文学种子,培养文学苗子。迄今已有60多位文学老师在这里为3000多名中小学生开设近百堂文学课。

“你要问我在这里上文学课与在学校教室上课有什么不一样,我想说,在这里,我们师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文学的模样。”作为“鸡笼山下文学课”项目的共建者和参与者,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袁源在现场为大家分享了“鸡笼山下文学课”中的那些动人瞬间。

据悉,鸡笼山下文学课的“特级教师云课堂”将在2023年开启,项目聚焦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南京文学元素,采用云录制的方式,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让更多儿童感受文都魅力、领悟文学之美。

     

一朵云:融科技之智,开文都之新

“文学与科学并非割裂,早在1900多年前就有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他叫张衡……”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静谈古论今,为大家讲述了南京文学之都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的建设的动因、过程、成果和规划,展示了南京文学之都的文学“元宇宙”理想,她说:“‘图绘’‘探索’‘关联’是南京文学之都时空大数据平台所要实现的目的。”

为了不断擦亮“文学之都”这张闪亮的南京文化名片,南京文投集团主导的文都数字化道路两年前便开始布局,今年6月正式上线“南京文学之都数字云平台”,推出“文都概览、文都探秘、文客消费、文都视频”等云端产品矩阵,让广大市民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南京千年文脉故事、体验最潮文都生活。

未来,南京文投集团和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会将持续推进,通过建设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城市数字化文化体验体系,助力南京城市文化“上云·用数·赋智·落地”,探索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数字化的“南京路径”和“南京示范”。此次活动中参与发布《2023文都梦想》的“Ai宁好”,便是“文学+科技”的应用尝试。

一群人:聚众人之力,启文都新篇

“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 每一天一定要做得最好”,当《呼啸山庄》的译者,今年103岁的作家、翻译家杨苡的声音传来,屏幕下方评论区纷纷亮出大拇指。经南京市作家协会推荐,杨苡荣获2022文都(榜样)力量“文坛经典力量”,这是“文都(榜样)力量”诞生三年来唯一一个“文坛经典力量”。

“文都(榜样)力量”每年评选10位,旨在把敬意送给当代各行各业为“文学之都”辛勤耕耘、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从而号召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关注文学、激发文学之都的内生动力。荣登这一榜单的不仅有作家、评论家,还有书店运营者、普通读者等。

代表“文都(榜样)力量”获得者致辞的王鹏骄既是一位优秀医生,也是南京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他以一支笔进行核医科技的科普传播,为中国“抗疫”纪实。他说:“我很珍惜‘作家’这样一个‘第二身份’,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抗疫的特殊时期,我很有幸成为了一名参与者、见证者,同时也是记录者,在我完成医疗本职的同时,我将继续书写他们,成为他们……”

“准备着梦想的创新,准备着满载而归……”,20点30分,2022南京文学之夜在6岁小朋友与南京市话剧团青年艺术家共同朗诵中圆满落幕。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通讯员 杨赟

图片由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