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就干老师这件事”

陈浩文辅导学生功课

  21年,是让一个孩子成人成才的时间,也是让一个年轻小伙慢慢步入中年的时间;

  21年,身边的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同事们有的去了县城,有的当上了相关部门的领导;

  21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但是唯一没走的只有他——荥经县宝峰彝族乡中心小学校长陈浩文。

  “我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就彻底放弃了‘离开’的决定,最后干脆不走了。”陈浩文说,山区里的少数民族同胞大多缺乏文化知识,他们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必须留下来。

  2001年至今,陈浩文已在宝峰彝族乡中心小学工作了21年。

  坚持    为他人撑一把伞

  10月21日下午,秋日的阳光将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德舍拉广场旁的荷花池照得闪闪发亮。不远处,传来了一阵下课铃声,孩子们争相飞奔出教室,唯独该校六年级学生阿连(化名)闷闷不乐。

  “怎么了?”“没什么!”细心的陈浩文发现了阿连的情绪变化,并上前关切地询问阿连的情况。

  阿连是该校的一名困难学生,两年前,品学兼优的阿连出现厌学情绪。陈浩文通过了解得知,阿连的家庭较为贫困,又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年长的,因此想放弃学业。“我们了解到她的困难后,就通过新添派出所的帮助,联系了一个爱心企业资助阿连上学。”陈浩文说。

  经过一番交谈后,阿连脸上流露出笑容。“她是学校里最活泼的学生之一,每当学校里有活动,都会请她来做主持人。”陈浩文说。“陈校长,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帮助我的人。”阿连对陈浩文说。

  宝峰彝族乡中心小学130名学生中,彝族学生占比77.7%,可以说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族学校。

  “陈校长不仅关爱学生,也非常体谅每位老师的辛苦,力所能及地给大家提供帮助。”2020年来到该校的彝族老师沙马木机,是唯一一个需要“住校”的老师。“因为我要住宿舍,学校给我买了一台洗衣机。”沙马木机说,虽然一台洗衣机并不是特别贵重的东西,但对于他而言却带来了极大便利。

  如何让刚迁居到此的彝族孩子克服语言障碍,快速融入班级?在此,“双语”教师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该校还开展了“教研课、老带新”活动,而沙马木机的教学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我知道一个人住在学校宿舍有多不方便,现在学校条件好了,就希望让老师们的生活能更加方便一些。”宝峰彝族乡是荥经县比较偏远的一个乡,21年前,该校的条件远不如今日。当年,陈浩文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在宝峰彝族乡中心小学实习时,该校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硬件条件,那时遥远的路途、单调的生活一度让许多青年教师望而却步。

  “那时,大家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度还不够,部分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也不来上学。”如今,陈浩文依旧记得当初那种无力感,所以留下来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就成了陈浩文的一个心愿。

  现在,随着几度重建,该校的硬件设施已大有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当地的孩子,对教育有了更迫切的渴望。

  改变    为学生铺一条路

  “在宝峰彝族乡这个地方,只要能多一个孩子完成学业,对于自己来说都是莫大鼓舞。”从实习老师到教导主任、校长,陈浩文一直在努力坚持,只为学生能顺利成长。

  “他学习能力强,反应快。”解军明(化名)曾是陈浩文的学生,他给陈浩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一天,解军明摔伤了手,请假回家休养。可转眼一个学期结束了,下一学期又开学时,解军明却始终没出现。

  “伤不可能还没好,我便决定去他家里看看。”陈浩文一路打听来到了解军明家里,当见到解军明时,早已康复的解军明正在家里玩手机游戏,对老师的到访丝毫没有理会。“他还在上小学,怎么可以说不上学就不上呢?”陈浩文说,解军明的母亲告诉他,解军明表示不想上学了,任凭她和孩子父亲劝说都不听。

  “老师小时候也是一个农村孩子,你也只有学习才能走出村子,拥有更广阔的天地。”陈浩耐心地给解军明讲起自己的求学经历。“陈老师,我知道错了,我要回去上课。”解军明听后,放下手中的手机,跟随陈浩文回到学校,从此更加努力学习,如今,他已是一名高中生了。

  “对于手机游戏,许多大人都无法自控,更不用说是一个孩子。”陈浩文说,此后,他便开始在孩子们如何正确玩手机游戏上进行教育引导。

  在21年的执教生涯里,解军明并不是陈浩文遇到的个例。多年来,由于各类原因,依旧会有学生放弃学业的情况发生,每当这时,陈浩文就会前往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推心置腹,从而让孩子回到校园。“一旦有孩子放弃学业,我就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必须想方设法挽回。”陈浩文说。

  沟通    为家长指一条道

  “因为民族习俗的缘故,有些彝族学生很小就订了‘娃娃亲’。”陈浩文说。

  为此,成绩优异的花马喜时常闷闷不乐,在学校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陈浩文和好几位老师都发现了她的异常,可花马喜却怎么也不愿告诉老师关于“娃娃亲”的事。

  “我们通过各方了解,最后在别的学生口中得知了事情原委。”陈浩文说,大家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便决定联手帮助花马喜完成学业。

  “花马喜你放心,我一定帮你说服你的爸妈。”陈浩文拍着胸口给孩子许诺,鼓励她安心学习。为说服花马喜的父母解除婚约,陈浩文一次次往花马喜家里跑,给她的父母讲道理、谈利弊,经过多番努力,终于说服了花马喜的父母主动为其退亲,继续供养她读书。

  后来,花马喜没辜负大家的期望,她一路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如今进入了成都一家公司上班,她的人生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从我来到宝峰彝族乡,我就看到这里好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我十分难过,也想为改变这样的现状做一点事。”陈浩文说,近年来,他一有时间,就带着老师们去学生家里做家访,给家长们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我们只有一点点地去做,才能慢慢让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陈浩文说,学生们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目标。如今,通过陈浩文的努力,当地学生的入学情况已得到了很好改善。

  “我这辈子,就干老师这件事。”陈浩文说。

  记者  鲁妮娜  李晓明  彭艳霞  周代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