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沙龙 助推“5G+专递课堂”实现“1+1>2”

□早报记者 龚翠玲 通讯员 陈璐 文/图

11月2日下午,泉州市实验小学举行了“5G+专递课堂”联盟校主题教研沙龙活动。据悉,该沙龙活动以“双线并行+远程互动”的方式开展,泉州市实验小学及四所联盟校教师聚焦“如何让‘5G+专递课堂’实现‘1+1>2’的效果?”的主题,结合双师协作备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探索、教学策略优化、精准教学评价等方面,在“云端”交流了各自的探索与思考。

云端沙龙气氛热烈 老师们争先分享交流

“对我们来说,参加专递课堂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泉州市实验小学老师星级评价的方法,让我收获很大。” “为了把专递课堂上得更好,我们要做到周前备课,甚至两周前备课。” “课后我们各校的老师会及时沟通,再做调整,不断优化。”……昨日下午,泉州市实验小学举行的联盟校主题教研沙龙活动中,泉州市实验小学及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惠安县凤凰城实验小学、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等四所联盟校的教师们通过“5G”视频连线争先分享了自己执教专递课堂的感受和收获。

泉州市教育局资源配置中心黄文聪也针对“教师们怎样更好地开展专递课堂、提高教学质效”进行了指导性发言,鼓励老师们建立学习研修共同体,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场景,通过专递联研、专递沙龙、专递论坛等集思广益,促进理念共通、资源互补、方法共享、情感共建、成果共享,以优质的线上研讨共同设计灵活高效的教学预案,以双师的协作共进赋能课堂的提质增效,让专递课堂真正实现“1+1>2”的效果。黄文聪具体的建议让各校老师受益良多,也给老师们树立了上好专递课堂的信心。

线上教研与线下送教齐头并进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据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泉州市实验小学一直特别注重联盟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泉州市实验小学先后举行了近二十场次线上协作教学教研活动,教师们聚焦新课标的学习、教材的解读、专递课堂的备课思考、教学策略等方面开展研讨,通过一次次的交流、研讨、互助、互促,让来自三地五校的教师们逐步从陌生到熟悉、从置身事外到渐入佳境,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提升了专业水平。

该校基于“一分二合三加减”的集体备课模式,采用“四同四异”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开展研究,各联盟校教师齐心协力、共献智慧;课堂中,双师协作,主辅教师各司其职,以优质的教研工作机制保障高效的远程互动教学质量。一个月来,老师们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跟进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让专递课堂教在对方的需求处、递在教学的难点处,以点带面,促进专递课堂的高质量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以课会友、以心交心、以研促思、共学共长,逐步构建起紧密型的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

“巡课督导”与“考核奖励”双管齐下 促进专递课堂常态化开展

记者了解到,10月8日以来,泉州市实验小学携手联盟校每周常态开展专递课堂,涉及的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心理、科学等。为更好地推进“5G+专递课堂”,泉州市实验小学探索设立了“巡课督导”与“考核奖励”的良好工作机制。早在期初,泉州市实验小学就已针对每周的专递课堂安排了共同授课时间,以便各校教师能做到“同一课程、同一作息、同一进度、同一教案”。如果遇到教学进度需要协调,专递时间需要调整,需要报送到教导处,以便教导处统一组织人员巡课管理。每节课的教学教导处都会安排人员巡课、听课、指导、点评,通过课后的及时反馈,让教师们聚焦问题、调整策略、优化提升。每节专递课的教学设计都需要经过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层层把关,从中推选优秀教学设计供老师们互相学习。让每一位参与试点研究工作的教师既有成长体验,又有适当激励,感受到深切的关怀和情感的温度。

 “‘5G+专递课堂’的开展对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推动教师团队的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泉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何君虹认为“5G+专递课堂”重点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让教师们经历从“输血再造”走向“自我造血”的自我发展与提升之路。“由试点班级连起年段教师,带起学科团队,建起联盟学校的教育发展共同体,这样才算是达到了联盟共进的意义所在,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位师生,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