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医生+AI”人机协作精准揪出早期肺癌

(通讯员 刘姗姗)49岁女子体检中查出肺部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没想到却是癌。幸亏武汉市中心医院肺结节MDT团队,定期对其追踪随访,借助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揪出早期微小肺癌。由于发现及时,通过微创手术达到治愈,患者术后不需要放化疗。

家住湖北恩施的尹女士(化姓)今年49岁,半年前,她在当地医院体检中偶然发现左下肺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结节,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肺结节MDT门诊就诊。CT报告显示左下肺混杂性磨玻璃结节,虽然结节微小,但有空泡征和血管征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初步判断属于高危结节,随后将其纳入随访管理系统,并提醒她定期复查,密切随访。前段时间,尹女士在随访的过程中,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李翔通过AI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筛查分析,发现其肺结节的大小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结节实性成分增加,血管征象也没有消失,而且结节紧贴胸膜,穿刺活检难度高。因为家里有肺癌家族史,尹女士十分焦虑和担忧,强烈要求手术切除。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影像诊断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肿瘤科等专科组成的肺结节MDT诊疗团队仔细阅片分析病情后,考虑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由于肺结节体积太小,术中难以靠触摸找到,病灶定位十分困难。肺结节MDT诊疗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术前先对肺结节进行精准穿刺定位,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核医学科主治医师夏亮在CT引导下将美兰染色剂精准注射到结节周边胸膜下,为手术提供指引。随后,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勇、李奎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根据染色区域,迅速、准确地找到了这个3毫米的肺结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早期腺癌。由于发现及时,通过微创手术精准切除了病灶,最大程度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基本上达到治愈,患者术后无需化疗及放疗,定期随访即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介绍,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发展,如今在体检中被查出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一旦发现肺结节不要过于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肺部小结节90%以上为良性改变,比如炎症、感染、出血等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但仍有少数肺结节可能会转化为恶性。特别是一些微小的结节,不能光看一次检查结果立即判断其良恶性,专家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接触史、吸烟史以及影像资料等,通过定期的随访观察,对结节恶变概率进行评估。

据了解,武汉市中心医院设立了肺结节专病专家门诊,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肿瘤科、影像诊断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专科组成肺结节专病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肺结节MDT一站式诊疗服务。同时,影像诊断科通过AI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筛查系统,能够对CT图像进行自动识别,还能对同一个患者的多个影像检出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让肺结节无处可藏,助力医生更快更精准发现病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胸外科主任陈宝钧也提醒大家,建议40岁以上的市民,尤其有吸烟史或长期暴露在吸烟环境、有肺癌家族史、有石棉及砷或辐射职业接触史、生活环境空气污染严重、长期在密闭环境工作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行肺癌早期筛查。大多数小于8毫米的肺结节可暂时不做处理,但需要每三个月到半年随访一次,观察是否有恶变的趋势,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发现微小结节也应该引起重视,必要时积极手术干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