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船舶污染物零排放 赤水河交出一年成绩单

封面新闻记者 姜予恩

生活污水计量、打开“船e行”app填写数据、核实通过……11月4日,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密溪沟码头一期,“黔运213”号船船长胡明俊将船停靠好后,完成了船舶生活污水的交付,这一系列操作对他来说早已轻车熟路。

“船一到码头靠岸就‘交垃圾’,除了交生活垃圾还有生活污水、油污水等。船上和码头上都有专门收集污染物的设施,现在船上干干净净的,赤水河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常年在船上的生活让他满脸风霜,但谈起一年来身边这些改变,胡明俊眼睛亮亮的,笑容质朴而真诚。远处,下着小雨的江面升起缥缈的白雾,岸边的白塔若隐若现,船行其中,宛如一幅山水画。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出川入渝。”去年6月至8月,泸州市率先在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开展“船舶污染物零排放”专项整治行动,对船舶上产生的生活污水、油污水、生活垃圾等进行严格管理,要求船舶污染物全部交付上岸转运处置。

如今,距离此项专项整治已过去一年有余,“停靠上岸交垃圾”这件事早已成为船员们的习惯。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生态环保科副科长沈梦颖介绍,船员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赤水河流域船舶污染治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污染物交付形成了“船员主动交,港口主动收”双主动良好模式,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

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份至今,赤水河泸州流域内密溪沟码头一期、密溪沟码头二期、古蔺财湾码头三个港口码头共接收船舶垃圾3153公斤、生活污水23.8立方、含油污水和废油0.05立方。

目前,泸州市交通执法部门已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常态化开展日常检查和视频抽查等方式,强化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督指导,督促港口码头和船舶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据了解,专项整治开展至今,该执法支队已对船舶污染内河水域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5起,累计罚款0.9万元。累计派出执法人员5290余人次,开展登船检查1586艘次,港口码头环保检查451家次,发现问题456个,已督促完成整改441个,整改完成率97%。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好非法码头整治和船舶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成果,提升泸州市交通运输行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沈梦颖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