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邱汉桥绘画十八字法?

邱汉桥十八字法,是当代画家 邱汉桥 提出的。“十八字法”即“悟老庄,追汉唐,学五代,习宋元,观明清,显当代”。完整而具体的绘画要领,用六个字“ 悟 、 追 、 学 、 习 、 观 、 显 ”表达出绘画的学习和发展取向,给中国绘画理清了路线和发展未来。 更深度、更广度、更多层次的融会贯通,从哲思高度洞察历史的发展规律,审视其高度,来完成了这一系统性纲要,这是一部里程碑的学术成果,突出了“显当代”的主题,显示了“十八字法”是历史性的开拓。

邱汉桥主题山水画《恒》

“思接千古,目穷万里”,邱汉桥先生把这句话时常出现在自己的话语和付出在自己的行动中,研究中外美术史论和名家经典,在艰苦的实践中摸索探究前行,终于总结出绘画总纲要十八字法:“悟老庄,追汉唐,学五代,习宋元,观明清,显当代”,从而简洁、明了、系统地为中国绘画创作与实践总结出了又一新的纲领性指导大纲,它是中国画的评判和发展基准,其意义非常重大深远,将对中国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邱汉桥“绘画十八字法”是对谢赫“六法”论的继承、发展与补充,不仅从方法论论述绘画所要具备的条件,而且从哲学中补充了谢赫“六法”论中没有涉及到的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更具体地把每个历史时代进行比较总结、分析、吸取,倡导出“十八字法”。

悟老庄

因为老子和庄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起源,老子提出一系列范畴,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玄鉴”、“自然”等等,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澄怀味象”、“气韵生动”、“境生于象外”等等中国古典美学审美心胸的理论都是发源于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所以把“悟老庄”放在第一,对绘画美学评判及美的最高评论标准即是老庄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邱汉桥山水画《往日情怀》

追汉唐

汉唐文化极具民族特色与精神,雄浑开阔,恢宏壮观,象大山一样巍峨,激发人向上,自豪感油然而生。汉唐国运昌盛,科技发达,追其民族之精神内核会使中华民族更繁荣富强。在“六法”论中谢赫把“骨法用笔”放在其二,而邱汉桥其二是“追汉唐”,把骨法用笔不仅放在绘画的层面上,更是放在民族精神、民族国运、民族昌盛的大道上,从此看出艺术不仅仅是纯化的艺术,而是精神性、哲学性、崇高性的信仰,它教导的哲理美学观点是和老庄的“道”深深结合而创造的,无为中折射出有为的思想,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学五代

五代绘画史在中国绘画史上灿烂辉煌,出现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多位历代标宗大师,他们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学五代”不能简单看作学习五代大师绘画技法和表现,而是我们要从另一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去研究前人对艺术的追求、创造以及卓越的时代精神,去体现自然,表达自然,对自然的敬畏和仰望。只有这种精神和心理敬仰,艺术才能发展,才能不断的创新和体现,才能更好地表现民族的精神和心灵的美好愿望,否则它会偏离艺术的崇高和内蕴之美。

邱汉桥山水画《家居神山里》

习宋元

宋元艺术在历史上非常卓着,一种艺术的微美到达了极致,深厚而博大。宋元工商业、科技发达,文化极为繁荣开放,即所说“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盛”,“习宋元”不能看其外表,我们要研究它的历史和环境,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习宋元”是我们要从另一方面对艺术进行理解那就是对艺术的崇高、对艺术的包容、对艺术的容纳和吸收,这才是其主要目标。谢赫第四法是“随类赋彩”,根据不同物种的特性给予恰当的色彩是其绘画的基本特点,邱汉桥的第四法“习宋元”则运用了哲学和理性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与区别,这才是艺术的精华与高度。

观明清

由于明清史是中国文化没落的低潮期,摒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必要之路,当今中国文化存在着不少陋习之风,很难改变的遗风陋俗。明清以来阴柔的东西太多,如中国绘画“小桥,流水,人家”的三元素,要么全国山水画宾虹的现象,这里说的宾虹并不是代表说宾虹山水画的优缺点,而是我们要懂得吸收与创造,一些画家总是玩情趣小调儿,没有其突破,这就是我们要克服的种种陋俗文化。谢赫第五点是“经营位置”,而邱汉桥是“观明清”,从另一方面和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经营之道就是要把经营的位置放好放正,倡导民族精神的阳刚壮美,去其糟粕,吸其精华,弘扬民族的大美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开创未来。

邱汉桥山水画《雨后》

显当代

这是邱汉桥绘画总纲要最后一点,也是当代艺术家的职责和责任,“显当代”和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相通,但一个“显”字更能够显示时代精神,前人有前人的时代,时代不同,它显示的精神不同,表达的方向也不相同,前人有前人的思想和符号形式,今人有今人的方法,这就要我们的开拓与进取,这就要我们的发展与创新,这就要我们的思想与理念要超越前人的信念,去思维,去摄取,具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意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