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院士、校长齐聚地大,现场发布“武汉共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6日讯 “是时候倡导、推动并实践全新的地学教育了!”11月6日,建校七十周年校庆前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宜居地球: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探讨宜居地球的重大挑战、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使命担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论坛现场。王俊芳 赵婧萱 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在致辞中谈到,伴随着传统地球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迈进,传统的地学教育迫切需要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形态新范式。此次论坛汇集中外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型大学改革发展等重大课题,对于大学更好地肩负起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致辞。王俊芳 赵婧萱 摄

论坛现场,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院士、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教授等国内外13位大学校长、教授作主题报告,他们紧密围绕论坛主题,分别阐述了中外大学在创新生态、国际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实践。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论坛还发布《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倡议中外大学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立足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充分承担起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责任,共创美好未来。

论坛发布《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王俊芳 赵婧萱 摄

《共识》强调,人类的共同命运决定于宜居地球。《共识》倡议,顺应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和时代需要,在多元宇宙观下重新认识和定义人类在世界的位置和生存方式,调整和优化地学教育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传播体系,形成更加多元、更加综合、更加开放的地学教育新形态新范式,提供思想、技术和方法,引领和推动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识》呼吁,全球大学、科研机构、中小学和社会各界携手行动,尽快实践新地学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表示,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地球科学领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先后成立李四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并设立“遥感科学与技术”“健康地学”“人工智能与地球探测”“绿色矿业”“自然灾害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管理”“地学大数据”等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位点,形成了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地学教育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作报告。王俊芳 赵婧萱 摄

“10年前,我们发起成立了国际地球科学大学联盟,作为一所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双一流’,我们有责任引领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一道,共同推动地学教育创新,共同促进宜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王焰新说。

《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全文。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徐绍红 熊思沂)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