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生活 “未来概念设计100 数字艺术成果展”开展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11月6日报道 未来的汽车什么样,未来的家具是什么样,未来的生活又会是怎样?对于未来,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构想。在艺术家的眼里,未来又会是怎样?11月6日,“未来概念设计100 数字艺术成果展”在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呈现了当代设计的各个门类,展现当代艺术家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无限畅想。

是艺术也是生活

40余位艺术家、400余件作品畅想未来

2022年2月起,许燎源博物馆展览策划团队提出“未来概念设计100”数字艺术成果展。相比往届成果展,聚焦不同维度,未来概念设计,旨在阻断大家的惯性认知,重建新物序,把大家从工具化的系统中解放出来。

许燎源博物馆在历届创造力发生器艺术设计人才创作营、院校合作后汇集了数百名优质的艺术家、设计师。此次,他们一起携手放眼未来,推动原创,共同创造符合现代性与未来的设计新理念。

是艺术也是生活,让艺术重返生活大地。

“未来概念设计100”数字艺术成果展呈现了40余位艺术家的400余件作品,囊括当代设计的各个门类,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数字生成艺术、雕塑艺术、植物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展现了当代艺术家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观念和探索,每位艺术家都展现出她们独特的面孔,一把椅子一张床,都是他们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无限畅想。

展览将从2022年11月6日开始,持续到2023年4月6日,广大艺术爱好者可前往观展。

未来概念设计100是什么

从成都出发,是面向人类探索,对整个生命的礼赞

“100”个概念设计是什么?

“诗意的栖居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概念设计100的目的,是面向所有的个体生命提供一种理想的生活。理想生活就是要多元多价值多体系的呈现我们的创造。”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策展人许燎源说,设计是一个系统性,而不是一个单品,它重塑生活的系统。这些简单的生活创造,实际上在重塑生活的信心,重塑生命的信仰。未来概念设计100是从成都出发,面向人类的探索,是对整个生命的礼赞。“这次的概念设计100发动了所有的青年设计师、艺术家为我们的生活谋划,它不一定是一个标准答案,但一定是我们对理想探索过程中,充满人文精神的表达。”

傅诗婧是此次展览设计师之一,她创作的数字生成艺术作品《THE THIRD FACE 》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她眼中的未来设计是怎样?傅诗婧认为,未来设计不管怎样走向,它永远都是在做服务,服务于人,服务于自身内心的诉求,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环境。“而且它永远都服务于当下的主题命题。”

今年夏天,成都迎来了炎热的酷暑,高温刷新着历史记录。面对大自然的咆哮,让设计师刘爱华感受到,目之所及什么都可以热化,什么都在热化。热化的概念,直击他的内心。于是他创作了作品《器物日记》。“我用近10天的时间将身边的器物进行再创作——热化变形,在赋予器物当代感的同时,也暗含时间的痕迹。”

设计师付黎明带来不锈钢电镀作品《垂》,将“一根线”和“一个面”通过科学的力学原理巧妙结合而成,正视角观欣赏仅仅只有单纯的一条弧线,打破传统的可见挂衣杆,将功能隐匿其中,不挂物品时就是一件极简的装置艺术品。“垂的形式是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电镀幻彩的质感让作品更加优雅、时尚。”

“一般观众看到艺术作品,都会去辨识它是什么东西,但是这些展出的作品一般是辨识不出来它是啥,它有抽象性的东西在里面。”在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邱晓林看来,这次展出的概念设计作品更多的是破开人和物阻隔的刻板印象,表达人和物的某种关系。比如,艺术家许燎源的作品,他一直有自己的风格,就是“物感主义”,意思就是人与世界良善关系的最后依托已聚焦于“物”,人作为感性实体,又会回归到物的本真与存在,这种“物感主义”其实是无边界创造力的涌现。“所以,虽然这次展览它是未来设计概念,但实际上艺术家们的作品呈现出的是反概念、摒弃概念化,这些东西无法用观念来说明。”

(图由许燎源博物馆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