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宁王"最新公告,已回购15亿元!新能源行情何时归来?

日期: 来源:券商中国收集编辑:券商中国

1月2日,宁德时代公告,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08.69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21%,成交总金额为15.0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作为国内锂电池板块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锂电池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业绩依旧稳步前行。但两年多以来,公司股价自历史高位已经回撤超57%,且2023年重仓该股的新能源主题基金也表现不佳,甚至有产品跌幅超过四成。

已回购超15亿元

1月2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回购股份908.69万股,成交总金额为15.0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回购进展公告源于去年10月31日,宁德时代宣布拟以20亿元-3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上限为294.45元/股。

贵为A股曾经的市值龙头,宁德时代自2021年末至今股价早已腰斩,市值最高时突破1.58万亿元,但两年多回撤幅度达57%,当前市值约为6899亿元。不过,近日利好消息不断,问界M9与小米均官宣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宁德时代依旧处于公募基金第二大持仓股的位置,持有市值约为600.49亿元,仅次于贵州茅台,各大基金公司几乎均有布局。刚刚过去的2023年,有近九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处于亏损,有约30只基金亏损超过40%,而新能源板块领跌A股,光伏设备、能源金属、电池、风电设备等细分行业跌幅较大,因此亏损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新能源主题基金占据多数。

碳酸锂去年跌超80%

回顾碳酸锂行情,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9月约4万元/吨,最高涨至2022年末的60万元/吨,并带来上游锂矿厂的暴利,也因此带来了一波全球碳酸锂的产能热潮,但福祸相依,危机常孕育在热潮中。

进入2023年,碳酸锂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变为供给全面过剩。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从此前近60万元/吨的“天价”一路跌至2023年末约10万元/吨,跌幅超过83%。

此前,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就指出,从2022年至今,有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他表示,上述电池产能规划如果真正实现,就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此前也预计,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而出货量仅为1200GWh,产能过剩明显。

财信证券指出,电池产能方面,行业龙头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的95%下降到2023H1的60.5%,但仍远高于全行业:宁德时代为例,其产能利用率在2021年到达顶峰的95%,随着2022年其产能从2021年的170.39GWh增长到390GWh,宁德时代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下降到83.40%,随后在2023H1进一步下降到了60.5%。

宁德时代在2023年二季报中表示,“去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对公司生产运营、成本管控带来较大挑战。”

但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以供给端碳酸锂的成本价格来看,10万元/吨左右的价格将会是一个比较坚实的支撑位;当价格低于10万元/吨,将会有部分高成本锂矿厂被迫退出市场,实现市场出清。“另一个可以佐证的论据是,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电池企业对锂现货价格的主流预期在每吨8万元至10万元。因此,当前碳酸锂约10万元/吨的价格已经到达价格区间底部,向下空间十分有限。”

此外,财报显示,2023年三季度,宁德时代营收为1054.3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增长10.7%。

而在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892.5亿和207.2亿元,同比增长67.5%和153.6%。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速出现大幅回落,这背后则是宁德时代在整个国内市占率的下滑。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全年,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占比高达 52.1%,到了 2022年全年,宁德时代的装车量占比就已经下降到了 48.2%,而2023年11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占比已经下降到仅剩43.91%。

新能源车的细分投资机遇

对于锂电池板块后市行情,有接受采访的公募基金人士态度并不乐观:从基本面来看一季度仍为需求淡季,价格或仍将维持弱势震荡。目前股票市场主要在交易超跌反弹,资金的博弈属性比较强,建议酌情参与。

但近期各家车企接连发布新品,除了电池以外,新能源车还有哪些投资机遇?信达澳亚基金经理李博表示,整体来看,新能源行业上游的Beta较弱,出口也受到近期国际政治的影响,行业总量增长趋势不明显。智能汽车是2023年下半年为数不多有亮点的消费领域,很多领域国产车都表现出了强竞争力,共性是相关的高配置版消费者购买意愿较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智能汽车获得畅销。

天弘高端制造基金经理李佳明认为,展望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或趋缓,在此背景下行业发展重点将从追求销量转向注重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此,看好几方面投资机会:

一是800V高压快充。在单车带电量提升空间不大的背景下,高压快充可以明显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其技术壁垒并不高,渗透率有望快速上升。

二是复合集流体。它不仅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而且大幅提高电池安全性,虽然技术难度较高,但推出速度有望加快。

三是自动驾驶。2023年很多上市车型里已经标配了L2自动驾驶,以前很多要选配的功能未来都会成为标配,高阶自驾产品有望迎来较快发展。

责编:战术恒

校对:祝甜婷


相关阅读

  • 央行适时重启PSL 新年月初资金面宽松

  •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2024年1月2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中标利率维持在1.8%不变。由于当天逆回购到期回
  • “拉满弓”全力拼经济 各地上演集中开工潮

  •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江聃 吴瞬  1月2日,是2024年的首个工作日。这一日,一场场集中开工仪式在全国各地举行。全力拼经济,各地“蓄满力”“拉满弓”。  三大积极信号显现 
  • 1月迎来降准窗口期 春节前资金面将保持总体平衡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24年1月2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3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Wind数据显示,当日1006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
  • 12月央行释放“麻辣粉”14500亿元

  •   中新经纬1月2日电 央行官网2日发布《2023年12月中期借贷便利开展情况》称,2023年12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
  • A股2024开门绿,成交萎缩,煤炭逆市走高

  •   中新经纬1月2日电 2024年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两市成交额787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48亿。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43%,报2962.28点;深证成指跌1.29%,报9401.35
  • V观财报|华谊兄弟高级副总经理丁琪辞职

  •   中新经纬1月2日电 华谊兄弟2日晚间公告,公司高级副总经理丁琪因个人原因辞职,辞任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公告称,丁琪原定任期至2026年8月30日。根据有关规定,丁琪
  • 一年之内两度换帅,老字号广誉远被立案调查

  • 12月28日,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3年1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广誉远立案调查。同一天,广誉远还发布董事长变更
  • 7个亿的交易黄了!医药连锁龙头认栽

  • 一笔交易折在了2023年。2023年12月29日,漱玉平民、天士力先后发布公告称,将终止之前双方就天士力控股子公司辽宁天士力大药房100%、济南平嘉大药房60%达成的股权交易。这笔交
  • 宁德时代在襄阳成立新能源公司

  • 科技边角料获悉襄阳润时新能源有限公司日前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余,注册资本674万人民币,由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含新兴能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景林资产,最新发声!四大明星私募展望2024年

  •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告别煎熬的2023,明星私募们对新年股市有了更多期待。估值正处低位,经济稳中求进,中国股市能否就此走出阴霾?近日,多家明星股票私募陆续发布最新观点,券商中国记
  • 新年伊始多地再推楼市新政稳信心

  •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2024年伊始,多地推出楼市新政的消息纷至沓来。  1月2日,据“东莞发布”公布的信息,自2024年1月1日起,东莞市实施阶段性取消辖区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
  • 央行适时重启PSL 新年月初资金面宽松

  •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2024年1月2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中标利率维持在1.8%不变。由于当天逆回购到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