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浙”一说丨垃圾箱里“翻”出一座城市的底色

浙江新闻客户端王心慧 编辑 张彧

夜幕下,杭州街头上演暖心一幕。11月6日,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湖滨中队队员接到一名10岁小女孩的求助,小女孩罹患白血病,这次随父亲来杭求医,却不慎遗失了价值千元的药品。人生地不熟的她,只好向“穿着制服的叔叔”求助。

留下一句“放心”,翻了十几个垃圾箱,小女孩的救命药找回来了!

网友纷纷点赞,笑称忙活了半宿的队员们身上“有那味儿”了。

可要笔者说,这味儿闻着不臭,反见风气之新!

翻垃圾箱不丢人,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是及时雨、暖心贴。

若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的诉求有畏难情绪,掩鼻子、装聋哑,倒真的该红红脸、害个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你把人民记在心里,人民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连小朋友都知道,“有困难找穿制服的”。群众有事找政府,是一种天然的信任。“为人民服务”不能只是喊口号、裱标语,群众有急难愁盼,必须“有问必答”。

其实,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是一脉相承的,与其硬性植入,不如春风化雨。党风政风向上向好,才能带动社风民风向善向良。

“德不孤,必有邻。”“翻垃圾”的暖心之举出现在杭州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这一“翻”,“翻出”的是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徒手一接、“最美司机”吴斌的忍痛一刹……在杭州,善举从来不分大小,重在起而行之。截至2021年,杭州已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累累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举手之劳投射出的文明高度。

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果说经济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的“硬指标”,那么文明风尚则是“软实力”。经济发展得有多快,决定了这座城市能站得多高;而文明程度有多好,则决定了这座城市能走多远。

如此,客人来了愿意多坐坐,青年人也就多了一个留下的理由。

我们所锚定的“共同富裕”,“富裕”是“硬指标”,“共同”讲的就是“软实力”。“软实力”上去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就会“稳稳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座城市文明风貌的点滴改变,也许就从深夜的这一翻开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