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推进市区绿色“创建”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西峰海绵人防广场一角。

近年来,庆阳市紧盯市区所在地——西峰城区,着力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营造绿色空间环境、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文化氛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如今,自由呼吸的海绵城市,美好宜居的社区环境,人人参与的节能低碳生活和绿色生活方式伴随着每一个人,努力绘就着城市的“幸福底色”。

改造+环境提升 绿色社区更宜居

市直机关北区垃圾集中回收点。

“以前路面坑洼破损、排水管线堵塞、车辆乱停乱放、绿植遮挡房间阳光……”10月底,走进市直机关小区北区,居民王宏跟记者细数着小区居住环境的变化。“如今的小区绿化面积合理,绿植种类丰富,道路平整,停车位充足,环境卫生干净,居住在这里很舒心。”王宏说。

2020年,在庆阳市区社区提质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双重推进下,庆州西路社区对辖区内各小区的供排水、供热、消防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部分小区、道路进行了海绵工程改造和建设,强化道路交通治理,消除路面坑洼破损带来安全隐患,并合理规划停车区域,加大共享自行车、电单车等绿色交通工具投放量,大力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绿道。

“社区环境宜居、管理智能、具有特色,让小区居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绿色社区。”庆州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若莹说。与庆州西路社区“软硬兼顾”相比,东湖社区在“绿色社区”创建方面更侧重于“补足硬件”。

专属巷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东湖社区辖区内的东湖小区被确定为2020年西峰区老旧小区改造小区之一。改造过程中,施工方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小区道路、管网、绿化、照明及36栋住宅楼楼体等进行改造升级。“自从小区改造后,整个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生活的舒适度也直线上升。”居民张女士说。

近年来,庆阳市结合西峰城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及规划建设实际,推行微地形、群落式、高大密、多厚彩绿化模式,实施城区门户绿化、街头绿地、社会公共绿化、住宅小区绿化等。今年6月2日,省住建厅等6部门印发《关于公布甘肃省城市绿色社区(第一批)名单的通知》,全省共有50个城市社区榜上有名,庆州西路社区就是其中之一,东湖社区入选了全国完整社区典型案例。

海绵+综合治理 打造城市新地标

如今的和谐广场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白天,这里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草地茸茸;傍晚,广场上霓虹灯五彩缤纷,市民陆续前来,或是散步,或是打羽毛球,或是跳广场舞,孩子们开心地跑跳玩耍。

市民在西峰海绵人防广场漫步。

“改造后的和谐广场焕然一新,白天美丽又富有现代气息,夜晚则又是另一番景色。”市民胡先生说。

2016年4月,庆阳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经过3年的试点建设,庆阳市按照“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紧扣“一轴两心三带五湖三沟道五片区”的总体布局,累计完成投资63.5亿元。在西峰城区29.6平方公里的试点面积上,新建、改造市政海绵道路38条54.03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机关单位、学校等海绵地块改造97项;新建董志塬水厂1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雨水蓄存设施160处951万立方米,铺设排水管网140公里。新建绿地公园、市民广场、小游园15处,绿地面积新增总量达到480万平方米;建成3个雨水调蓄湖体,治理了城边沟道3处。

经过改造,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6%,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2.72%,雨水收集利用率达到34.32%,试点区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由6988吨减少到1988吨,有效遏制了董志塬塬面萎缩,减少了水土流失。经测算,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直接受益人口达15万人,占西峰城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育才路社区组织志愿者给辖区孩子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从2020年开始,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庆阳市进一步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通过科学规划绿地,因地制宜植绿补绿,逐步形成以门户绿化为亮点、道路绿化为主线、公园绿地为重点,单位、居住区绿化为基础、近郊绿地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格局。截至目前,庆阳市区新增绿化面积422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3平方米。

绿色+低碳生活 共创文明城市

日前,记者走进万辉国际广场小区,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标语。小区内共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5处,统一配套四分类垃圾桶,主干道和出入口设置了20多面宣传牌,并设有垃圾分类星级榜。

福景家园小区垃圾分类试点。

据朔州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司坤介绍,该小区90%以上的居民使用分类垃圾桶和可降解分类垃圾袋,做到了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此外,我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游戏互动、解疑答惑等方式,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司坤说。

庆阳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民化”为目标,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共建生态宜居家园。先后对35座垃圾中转站进行了分类升级改造,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20座。实施完成庆阳圣元焚烧发电二期建设任务,建成厨余垃圾应急处理中心、有害垃圾储存中心等,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打造了西峰区委区政府机关、福景家园、东方丽景茂、庆阳四中、西峰区人民医院等200多个不同类型的示范点,通过试点引领,有效带动西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形成以点带线、连线成面、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西峰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9%。

如今,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代表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人们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并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新风尚。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庆阳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全面推进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绿色采购推广、绿色消费引导、绿色餐饮自律和绿色回收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形成长效、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和机制。

(作者: 路世玲 徐雅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