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委编办:创新“星级管理”新模式,提升事业单位监管效能

高密市委编办以信用监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制定《事业单位信用星级管理办法》,创新推行事业单位信用星级管理,为事业单位高效履职树立“标尺”、定好“准星”,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监管效能。

聚焦“评什么”,明确信用星级评选内容

一是出台评定办法。印发《高密市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信用星级管理”活动,从方案制定、职责划分、组织实施、兑现奖励等环节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二是细化评定指标。完善星级管理评定体系。其中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专项检查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公示抽查、“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等。通过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全面体检”,有效增强评选的科学性、精准性。

聚焦“如何评”,创新信用评选方式方法

一是评审小组评。事业单位填写《事业单位信用星级管理申报表》。评审小组通过集中评审、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加分情况和现场观摩等方式,评出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二是联席会议评。定期召开事业单位联席会议,详细了解事业单位在证书使用与管理、履行合同、劳动人事争议等方面失信行为,按照15%的比例纳入信用星级评定分数。三是借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评。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通过随机抽取、随机匹配、联合检查的方式,实现“随机摇号抽查、结果一网公开、抽查全程留痕”事业单位监管新模式。

聚焦“怎么用”,确保信用监管取得实效

一是与绩效考核相挂钩。被评定的星级事业单位分别授予“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荣誉称号,在有效期内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总成绩分别加2分、1.5分、1分。二是强化各方综合运用。将评选结果与事业单位综合考核、干部考核任免结合起来,获得五星级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调整方面优先倾斜。三是完善失信惩戒方式。星级管理纳入单位目标考核、建立“红黑名单”及异常名录制度、建立个人信用记录等,建立“一处不规范、处处受制约”长效机制。(来源:高密市委编办)

编辑:李晓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