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治愈,叫“相约黄河口”

有一种治愈

叫“相约黄河口”

东营

北纬37°,一个神奇的纬度。

黄河入海口,就在这个神奇纬度上。

黄河水终古如一日地冲刷,造就了生态弱碱的大河息壤和水草丰茂的湿地绿洲,成了优质水稻生产的黄金地。

在这里,香稻与肥蟹相遇,演绎出“胜却人间无数”的故事,妙不可言。

在黄河口,稻米和大闸蟹的“缘分”,由来已久。

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东营,遍地是河沟海汊。可用的土地,六成是潮土,还有三成半碱土,不少地方寸草不生。旱一年,涝一年,盐碱灾害又一年,农家的收成少得可怜。仅有的一两块零星的稻田,湮没在漫漫的湿地水泽中。

农民到荒地里拾柴、打草,勉强糊口,少有人家吃得到白米饭。倒是农作归来的半大孩子,路过田埂水渠,随手就能抠出几只大闸蟹,拿茅草扎成一串,提回家下锅。

60年代后,水稻在宁海公社试种成功,青青秧苗很快蔓延到黄河两岸的新淤地上。到90年代,10万亩水稻开发的国家级项目落户东营,大规模种植,良种繁育,技术研发,东营农民开始在“稻花香里说丰年”。

与此同时,大规模养殖大闸蟹,在东营也开始起步。

其实,野生大闸蟹是黄河口的“土著居民”,资格比水稻还要老。《周礼》中记载,早在春秋时期,青州的大闸蟹已经闻名七十余个诸侯国。而与青州地壤相接、海岸相续的东营,自然也是大闸蟹的“分封之地”。彼时,大闸蟹在东营百姓家常见,一旦流通外地,立刻身价百倍。

南北朝时期,文人毕卓把吃大闸蟹当作人生理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曾在山东诸城任职三年的苏东坡,酷爱大闸蟹。一次逛街时遇见螃蟹摊子,嘴馋得紧,偏巧囊中羞涩,于是当场写下一首诗,交给卖蟹的农夫。农夫眼拙,犹豫后递上两只大闸蟹。东坡欣喜之余,自嘲道:“一诗换得两尖团。”

往事越千年,而今气象新。2000年前后,黄河口稻米已誉满京津,成为粳米中的上品。而大闸蟹更是爬上天南海北的餐桌,挣下“河蟹祖源 北蟹宗师”的名头。食蟹老饕推崇曰:“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一时间,黄河口大闸蟹与阳澄湖大闸蟹分庭抗礼,秋色平分。

一粒米的生长,一只蟹的健壮,离不开一方水土的涵养。

漫步今天的黄河口,柽红柳绿,芦花飞雪,黄河浑黄,大海碧蓝,可以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可谁能想到,它几十年前的模样?

上世纪70到80年代,黄河下游连续22年断流,海岸蚀退严重。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城乡郊外,污水横流,杂草丛生。

那时节,稻米虽种,不足以经营;野蟹虽多,不足以致富;油城虽享盛名,又并非宜居之所。

但东营人的血液里流淌着改天换地的基因。实施人工补水工程,完善农田灌溉网络,修复和保护黄河口湿地······当代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0多年来,黄河为东营携沙造地20余万亩。人与自然携手,造就了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大自然没有辜负这份友爱。

黄河口水稻,扎根于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盐碱滩涂,享受600mm的雨水和充沛的黄河水浇灌,在海洋性暖温带气候中恣意生长。它的最佳拍档——黄河口大闸蟹,在水草丰茂的池塘中,尽情地享用着鱼虾草虫,个个膏肥黄满。

不知从何时起,“蟹米之乡”又成了鸟类的“国际机场”。秋冬微寒之时,在这里可以见到蓑羽鹤、丹顶鹤在稻田和滩头漫步,小天鹅和卷羽鹈鹕时常掠过蟹池,水草盈盈的浅水边,白鹤成群休整。保护区每年能观测到600万只鸟,在此迁徙,越冬,繁殖。

稻、蟹共生,河、海共融,湿地与城市自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里描绘出现实的美好画卷。

一畦蟹池绿,十里稻花香。

新时代种粮养蟹,怎能跟以前一样?

传统的人工插秧,一个农民一天插5到8分地。现在的机器抛秧,一小时就能抛4到5亩地。在这里,5G精准种植、AI涵养、数字种植技术不再是概念。

到乡村采风,经常看

而大闸蟹,不但创新了“种草、投螺、稀放、套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就连捆绑技术也有进步。如今很多养殖公司采用大型捆绑机器,在流水线上,大闸蟹经过传输带和卡槽,不出5秒,就结束了自投罗网的科技之旅,真是“一生横行霸道,余生束手就擒”。

稻米的广泛种植,也激发了稻农们的艺术灵感。他们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根据色差形成稻田画,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地。“小康社会 幸福起航”“超级飞侠 勇闯天下” ······一幅幅画作,既描绘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也让这片丰收的土地更加绚丽动人。

到了开镰季节,农户专门开辟人工收割体验区,怀念农作的老人、热爱农事的市民、研学实践的学生,一群群涌上田间地头,割稻,打爻,摸蟹。孩子们一边出力流汗,一边听大人讲故事:50年前的黄河盐碱滩,怎样变成了“渤海粮仓”“中国大闸蟹之乡”?40万亩稻田,40万亩蟹池,如何横亘于黄三角平原?收获的喜悦固然宝贵,比收获更吸引人们的,自然是“吃”。每逢深秋或初冬,东营人都要蒸一锅新米饭,煮一锅大闸蟹,好好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馈赠。

蟹卖三季,稻卖一年。稻香悠悠,有蟹来居。

这时节不到黄河口,更待何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