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垄断,武汉理工研究生团队凭这项成果获“创新之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1日讯  经过激烈的PK,“车谷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通过线上答辩、云端实物演示、3D模型展示,开发专业评分系统等形式,共遴选出创新之星3个,一等奖38个,二等奖103个,三等奖268个,优秀指导教师40人,优秀组织单位41个,其中“创新之星”答辩评审吸引了3万余人云端观赛。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新平领衔担任本次大赛评审委员会顾问,来自全国重点高校、行业企业、科研单位的70位专家组成评审团对项目进行专业评审。

组委会对有科技成果转化意向的项目团队和企业方进行充分摸排,累计发掘、培育创新创业项目272个,搭建重点项目培育库,对优质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先后组织3轮空中对接,与中石油协会下属企业、武汉经开区51家企业、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产业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1个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王世浩所在团队的研发成果。

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王世浩所在团队的《汇舶绿航——基于超级电容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设备的研制》项目表现亮眼,荣获“创新之星”。

“过去,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接入船舶电网,存在很大的波动性,这种不稳定的电对船舶电网的冲击比较大。我们的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王世浩介绍,该团队首创了双闭环重复逆变技术、首次提出新能源系统并离网一体化运行模式,并配套研发了智能安全管控策略。研发成果实现了太阳能等新能源产生的电能平稳接入船舶电网,解决新能源在船舶上应用难的问题。

王世浩团队研发的产品进入产业化推广,已收到26条国际船舶订单。

据了解,整个系统由硬件装备、软件系统和平台服务组成,硬件设备主要为船用新能源逆变器、超级电容储能装备,软件有新能源电力管理系统等,平台为船舶新能源在线监管服务平台。耗时近两年,目前他们取得了同类产品中迄今为止全球唯一的船级社CCS型式认可,打破了国外新能源船舶核心装备垄断。该产品也已进入产业化推广,已收到26条国际船舶订单。(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谢小琴 徐猛)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