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丨登天背后的“追星”故事

《中国3分钟》故事铺子开张啦,今天讲的是那些“登天”背后的故事。 

最近,神舟十五号成功“上天”,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等三名航天员组成的神十五乘组,成为了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首个到访的乘组,和神十四的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成功“接头”。

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乘组太空合影。图/新华社

说起航天,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航天员,还曾经用纸壳自制了一个小小的航天飞行器(不能飞版)。原因很朴实:因为想飞到天上去看星星。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但不妨碍我也喜欢看别人的“追星”故事。

坚守梦想20多年却总是与之失之交臂是什么感觉?错过了神九、神十、神十一......邓清明已经当了24年10个月的“备份”。他接受着和“主份”同样数量和标准的训练,然后迎接一次次的期待、失落。

邓清明训练照。图/@我们的太空

在漫长的坚持和等待中,终于他也成为了“主份”。与他关联的字词不再是“无缘”“惋惜”,而是“励志”“圆梦”,他也不再是“备份航天员”邓清明,而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

他说,他至今记得队友陈全的嘱托:“不管主份备份,都是宇航员的本分。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图/新华社

与神十五乘组这支平均年龄53岁的老将队伍不同,神舟十四号是“史上最年轻乘组”。“最年轻的指令长”陈冬已经是第二次上太空了,他也在最近成为首位在轨时长超200天的中国航天员。

神十四成功着陆 航天员陈冬安全出舱。图/新华社

6年前,作为神十一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陈冬还曾因为一段和指令长景海鹏的对话走红:

陈冬:哇!很漂亮!

景海鹏:爽不爽?

陈冬:特别漂亮。

景海鹏:我问你爽不爽?

陈冬:爽!

哪怕天上地下相隔了400km,那份发自内心的激动和豪情也似穿透了大气扑面而来。

陈冬和景海鹏在神十一舱内。图/央广网

6年后陈冬再次被选为机组成员时,他说:“6年前是想上太空,现在是更想上太空,感受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航天人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中国航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利伟,“摘星星的妈妈”刘洋.....无需问是否值得,他们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航天员杨利伟。图/新华社

航天员刘洋。图/新华社

感慨于“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也好奇于“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一直探索着、奋斗着。

不过话说回来,太空旅行飞行器都已经研发出了,咱们普通人登天说不定也指日可待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