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引争议 承办方回应:这是正常的学术研讨

新黄河记者:孙敏  

近日,一则关于“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消息引发热议。据重庆市夔州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征稿启事显示,该研讨会拟定于2023年4月至6月在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召开,并向学界发起征稿活动。对此,有不少网友认为该研讨会的主题略显荒唐,并套用其他历史典故加以调侃。也有网友表示,“刘备托孤”这一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具有一定的史事研究价值。

针对网友质疑,承办方之一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会长赵贵林回应新黄河记者称,“本次研讨会主要是通过‘刘备托孤’这一历史典故来研究三国文化。类似的研讨会每年都有,这是正常的学术探讨。”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争议:“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研讨会”意义何在?

12月11日,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夔州博物馆发布征稿启事称,“公元223年,三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刘备托孤’在重庆奉节白帝城发生。为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我们拟定于2023年4月至6月在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召开‘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由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奉节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唐藤中日三国文化交流与旅游推进中心、白帝城博物馆联合承办。”并向学界发起征文活动。

图片来源:夔州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征稿启事公布了征文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刘备托孤的文化意蕴及现代价值研究、刘备托孤与蜀汉政治格局研究、刘备托孤的人才思想研究、刘备托孤与奉节建制渊源研究、刘备托孤相关史事研究、刘备托孤前后蜀汉政权建设研究、刘备托孤前后蜀汉经济开发研究、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在托孤后的实施、诸葛亮夔州八阵图与“人日踏碛”民俗研究、刘备托孤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从托孤看中古君权接替、朝政危机与消解、托孤现象的历史解读与评论等,同时也接受其他三国蜀汉议题。

上述征稿启事一经发布,引发网友热议,“这也要纪念?孟母三迁、司马光砸缸、程门立雪等系列研讨会是不是也得跟进?”“前几十年就应该纪念刘备卖草鞋1800年”“研讨会是讨论学术,纪念刘备托孤有何意义呢?”“研究一下如何发展经济惠民及民生会不会更好”。另有部分网友认为,“刘备托孤研讨会”是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有经济价值,“与三国历史相关的影视文娱作品不断,单从这一方面来看研究‘刘备托孤’就有价值”“任何学术,既能高屋建瓴,又能以小见大,就会议标题从字面理解并嘲笑,着实是着急了点。”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马强曾在所著的《重庆三国文化资源及其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提出,“刘备托孤的故事原型在中国政治史上有一定典型性与代表性。它开创了历史上皇帝临终受命托孤、臣子临危受命、君臣生死诚信的典型范例,特别是诸葛亮不辜负先帝刘备遗嘱、忠心耿耿辅佐刘禅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产生了长远影响。”

承办方:具有研究价值,属正常的学术探讨

12月13日,针对网友的质疑,夔州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新黄河记者表示,“网友可能没有关注我们的征文选题方向,这个研讨会不是一个单纯的纪念活动。”该工作人员称,奉节作为“刘备托孤”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整个县域的三国文化是很丰富的。研讨会主要是想更多地去挖掘奉节的三国文化,将三国文化底蕴展现出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我们也想为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的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从而助推我们奉节文旅的发展。”

图片来源:夔州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赵贵林表示,“我们研究三国的历史文化,而刘备托孤是三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历来有很多关于三国的研究学者和文章,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托孤这个事一直存在争论,大家的历史观点都不同,说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典故,但它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历史课题研究就是这样,类似的研讨会每年都会有,这是正常的学术探讨。”

新黄河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作为承办方之一的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2015年曾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联合主办过“全国八阵图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八阵图展开学术研究,并对奉节的“魔幻八阵图”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探讨。2018年在重庆巫山召开过“巫文化学术交流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国依托名人故里、历史典故发展旅游经济的现象并不罕见,而因为研究项目引发争议的,“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非首例。2020年11月,广西钦州灵山县曾因一则关于推动《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通知而引发热议,随后相关部门作出情况说明并更改了项目名称。

编辑:周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