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里,水仙的香气太难琢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水仙的香气,难以琢磨。

单是一个老丛的丛香,在圈内就分出了许多版本。

当然,关于苔藓味的说法,麻花是从来不认的。

青苔和苔藓本身,闻起来就是一股植物腥臭味。

更形象的说法是,金鱼缸在换水时能闻到的味道。

凑近一闻,就知道是腥的、低沉、偏闷、不清爽。

诸多负面感官印象相加,苔藓味又怎能和阳春白雪的丛香沾上边?

老丛水仙的丛香,实则是木质香气,属于深邃的森林调香味。

类似穿行过一片古老树林,四周都是高大树木,正在悠悠地吐纳着气息。

闻起来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但又比北斗、奇丹、金钥匙等品种自带的木质香,来得更深邃浑厚。

老丛的丛香,暂告一段落。

回到水仙本身的香气——兰花香,这同样让不少茶客费解。

听过不少茶客反映,他们喝了很多次水仙,但始终觉得水仙品种香气不明朗,这是怎么回事?

话说,水仙本身是不是很难做出突出花香呢?

《2》

论花香,水仙的香气的确不抓人。

香气浓郁、张扬、高调程度,远不如黄观音、金牡丹、瑞香、奇兰等品种茶。

尤其是奇兰。水仙和奇兰的品种香,虽说都是兰花香。但奇兰那股高扬的花香,颇为醒目。

按老茶客的话来调侃,有一股“洋味”!

而水仙的兰花香,武夷山人多数称为兰底。

花香沉入茶汤底部,啜茶入口,反而更能尝到清新花香。

单纯揭盖闻香,只能闻到一股清幽香气。

前几个月在网上,听来这样的新名词——大兰底。

有茶掌柜称,他手中的水仙,全是大兰底风格,兰花香特别香、特别浓。

呃,这有强行蹭热度的嫌疑。

武夷岩茶里,大桂皮风格的肉桂火了后就想着依葫芦画瓢,在水仙方面推出大兰底的噱头。

殊不知,这对水仙来说,根本不可能!

水仙和肉桂身为岩茶两大主流品种,茶香对比完全不同。

肉桂香气偏辛锐,茶香比较尖锐,相对更抓人,同时泡开多款岩茶,肉桂的茶香比较能吸引注意力。

香不过肉桂一说,并非虚传。

但岩茶水仙的花香,清幽淡雅为主。

当你在买水仙时,很少会遇到特别香的情形。

水仙的兰底,清新婉约,幽沉内敛。

从茶香风格上,肉桂VS水仙,差别程度丝毫不逊于豪放派与婉约派。

肉桂的茶香恣意,香气辛锐高调,遇到一泡桂皮香彰显得淋漓尽致的肉桂时,称一句“大桂皮”也不为过。

但水仙不一样。

为了强行对仗工整,将“大兰底”这个不伦不类的说法安在水仙身上,就是不合适。

岩茶水仙的花香这么清幽雅致,何来这么张扬狂野的一面?!

《3》

优质岩茶,花香不能太冲。

花香是岩茶香气的基础牌,基本所有岩茶都会有。

回到做青方面,但凡做青发酵程度轻一些,花香就能更明显。

不过,对于岩茶的花香,圈内早已形成统一审美标准——香气不能太冲。

比起轻飘飘地闻起来很香,喝起来香气落水,香水合一,水中透香,才是岩茶香气的高级感表现。

综合岩茶的市场行情,香气过冲的岩茶,很难卖出好价。

花香冲天,香气特别足,但汤感偏薄的外山小品种,因茶味空洞,喝多了几次就会让人感到腻味,一直广为老茶客诟病。

也正因如此,许多茶友一闻到高扬冲人的花香,已经形成下意识联想。

“这茶香是香,但闻着就是一股廉价气息。”

回到整体,水仙的香气也是如此。

近两年,听到这样的做茶潜规则。

“水仙做不出充足花香的话,拼点高香品种,一步到位,简单省事……”

千万别这么想。水仙的花香,本是清幽雅致的。

贸然加入花香冲天的品种进去提香,香气风格反而不兼容!

水仙本身也不是依靠香气取胜,大量拼入小品种提香,势必会削弱汤感厚度。

两两结合,香气变得不中不洋,汤感大幅变薄。

再泡开喝入口中,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

难怪有的老茶客会认为,与其喝拼了香的水仙,倒不如去喝拼配大红袍!

保持自身优势,才是水仙的安身立命之本。

《4》

比起香气,岩茶水仙更注重汤感厚度。

曾经有位外地茶友过来聊天。

当时他刚开始接触岩茶还没俩月,第一次买的岩茶也是水仙。没别的原因,单纯出于亲切感。

因为他之前喝过水仙单丛、漳平水仙,这些茶名也都是水仙。

只不过,此“水仙”非彼水仙罢了。

据那位茶友的亲自对比,发现岩茶水仙的香气表现力,的确偏弱。

“漳平水仙喝着花香清新,茶味清甜爽口,有点类似喝绿茶的感觉。岩茶水仙的反而闻着没那么香,花香幽幽的,但胜在茶味醇厚,又比较耐泡。”

说实话,对方对岩茶水仙的定位,其实没有错。

水仙茶树作为国家级良种,在许多乌龙茶产区都有种植。

但武夷水仙的特殊性,体现在工艺与风土。

武夷岩茶离不开焙火,在乌龙茶体系里,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传统做青,传统焙火方式下,最终加工出来的水仙,只要原料底子好,都能突出厚实绵柔的汤感。

啜入口中,又稠又滑,喝着特别过瘾。

但在焙火时,从轻火到足火,岩茶自身的低沸点芳香物质,多少会受到损失。

不巧的是,这些低沸点芳香物质,大多呈现花香。

从实际对比感受看,足火岩茶里,不论水仙还是肉桂,亦或者其它品种,很难再喝到高扬花香。

金牡丹、瑞香、奇兰等品种,为了保住自身香气特点,焙轻火、中轻火的情况居多。

岩茶水仙在焙到足火之后,要想再去喝出浓浓的花香,并不现实。

再说,正岩茶的香气,清则幽远,锐则浓长。

武夷水仙的花香以清幽为贵,在水仙身上比花香,显然是找错了方向。

《5》

岩茶香气体系里,水仙应有的茶香分类,一个也没有少。

品种本身自带的清幽兰花香;

做青发酵到位后,小概率会出现的明显果香;

高温焙茶时,随之产生的类似焦糖、烤坚果那样的焙火香;

泡到尾水之后,时常出现的清爽粽叶香;

达到60年以上树龄后,越来越突出的木质丛香……

说到底,从岩茶水仙的“风格定位”看,它本身就不是以香为主的品种。

只要做到香气清晰,茶香落水,没有杂味,已经足够。

比起香不香,汤感醇厚与否,才是重头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