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乡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集体授牌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新高地

12月15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16个乡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集体授牌,赵河街道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揭牌。这是该县创新工作举措、激发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大胆尝试,标志着覆盖社旗县、乡、村的三级人才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社旗县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社旗英才行动”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县建设的若干举措》《社旗县2022人才兴社行动计划》等政策体系,强力实施“六个建好”,高质量打造乡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村(社区)设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室,以贴心、暖心的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头活水。

建好一个工作机制,把乡村人才工作统起来。社旗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印发了《关于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的实施方案》,在县委组织部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依托乡镇(街道)及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有办公设施和人员力量,按照“五有两规范”标准(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设备、有台账,工作运转规范、活动开展规范)全面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室)。

建好一个工作专班,把乡村人才工作抓起来。社旗县建立了由乡镇(街道)副书记牵头,分管公共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等工作副职参与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人才服务工作站发展规划,指导本级及所辖行政村(社区)人才服务站(室)工作。各人才服务站配备熟悉人才、科技、产业等政策的服务专员,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把解决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建好一个人才库,把各类人才聚起来。充分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力量,大力挖掘辖区内人才富矿,运用信息化技术按人员行业类别、产业领域、技术特长等分类分层建立人才信息库。对重点人才建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重点分包、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面对接的联系机制。全县已入库各类乡村人才信息5300余人,收集整理各类人才项目信息210余条。

建好一个载体平台,把各种资源联起来。聚焦提高乡村人才服务效率,在各乡镇(街道)党群服务大厅线下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服务窗口,线上连接县“社旗英才智慧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人才项目信息需求、人才政策、活动预告等信息,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互通、业务互联、资源共享。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已为各类人才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政策申报咨询等问题360余件,营造了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

建好一个引才渠,把各类人才引进来。以人才服务站(室)为依托,用好用活“在外人才库”和“本土人才库”,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牵头、人才服务工作专班共同参与,广泛与在外专家人才、乡贤人才等各类人才进行沟通联系、走访慰问,适时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联谊交流活动,引导各类人才通过资金回归、项目合作、技术指导、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等方式,回馈故里、建设家乡。

建好一个育才路,让各类人才长起来。聚焦农业产业和乡土特色产业发展,由各乡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牵头,定期邀请相关产业领域专家人才授课,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同时积极引导种土专家、传统手工艺者通过结对帮带、收徒授艺等形式,培养一批特色“农村工匠”。

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目前,社旗县16个乡镇(街道)257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室)全覆盖,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街道)、村(社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格局。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共开展人才联谊活动70余场,在外人才“组团式”回乡开展技术帮扶,达成合作意向18个,招引人才智力120余人次,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成效正不断放大。

全媒体记者 胡楚强  通讯员 张明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