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探秘巴文化起源

日期: 来源:达州观察收集编辑:达州观察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于今年4月正式开放。馆内以原址原真保护展示的方式,让埋藏地下千年的文物在新时代活起来。接下来,我们的记者将带您走进博物馆,去探索部分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

  达州台记者 孙婵:遥远的先秦时期,在我国的川东、重庆、陕南、鄂西地区,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族群,其名为“巴”。巴文化是生活在该地区的巴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的总和。罗家坝遗址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之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于今年4月完成建设,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以“西南有巴国”为主体,分为“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考古巴王城”三个单元,展出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各类精美文物500余件,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这些珍贵藏品的前世今生。

  达州台记者 孙婵:古代巴人十分崇尚鬼神,笃信巫术。因此巴巫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罗家坝共有9座东周墓葬,出土了龟甲和青铜礼器等和巫术相关的随葬品,现在我们就带大家去看其中最特别的一件——铜腰带。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讲解员 朱治铮: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枚铜带扣,其实它出土于一座巫师墓里面,那它的主人是非常特别的,特别就在于它的主人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我们也都知道,巫,他其实在以前是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责,那十岁的小男孩他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职责吗?他是怎么样当上这个巫师的?由此就引申出了我们巴巫的一个传承之谜,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说有可能当时传承人的确定是通过类似于活佛转世,灵珠转世这种占卜类的方式进行确定的,第二种就是直接通过带有血缘关系,然后来确定他的一个世袭传承。那目前主流说法还是以第二种居多。第三,我们说回这个器物本身,我们看到它整体是一个小猪的造型,那么里面其实除了小猪,也有两只大猪,那么我们的制图师在拓印它的图案的时候,会发现它的性状是有所区分的,也就是它还分了一公一母的。那么,除此之外,在这个腰带的最尾,我们能看到的是有一个赶猪人,执着一个鞭子在往前去赶这个猪。而且在古时候,猪它是代表了一个社会财富、家庭财富以及繁衍生殖能力的这样的一种图腾象征。可能通过这一点去推测当时它的主人更加擅长于去占卜跟生产生活有关的一些东西。

  达州台记者 孙婵: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的五百多件藏品中有几件被称作镇馆之宝,那像我身旁的这件狩猎纹铜壶就是其中之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铜壶上的纹饰生动再现了当时先民们的狩猎场景。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副馆长 鲁攀:我们的这件青铜狩猎纹铜壶,它出土于罗家坝遗址2号墓,它的形制相当精美,壶身纹饰清晰流畅,在全国范围内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看它口部以下的位置纹饰为两兽相背,我们也称“对兽”,这样的纹饰在古代西亚地区大量发现,可见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与传播。你看壶身为狩猎纹,纹饰中的猎手们或急逐奔兽,或持剑、盾与野兽搏斗,或以弓矢劲射。再现了古代巴人当时的生活生产场景,十分具体和生动。壶身表面镶嵌的白色线条为铅,2020年也发现一批表面有铅类的青铜器,科技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这类铅可能并非自然铅,而是人工合成铅,合成的铅结构更加稳定,更利于加工和利用,这也证实了古代巴人高超的青铜加工技术及古人的聪明智慧。

  达州台记者 孙婵:如果说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中, 最神秘的一件文物,那一定是这枚铜印章了。别看它外形不大,但这枚印章却包含了11个巴蜀符号,有日、月、星、山等等,那这也是目前出土的单体巴蜀符号最多的一枚铜印章。

  宣汉县巴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张立佳:这一枚铜印章在我们博物馆,也被我们认为是一件镇馆之宝,那为什么呢?不光因为它的单个印章来说,单体的巴蜀符号最多,而且从构图来说,它也是目前我们发现的在所有的巴蜀符号的这个器物上面,它的构图应该说也是最丰富的,那么这种高度抽象的,甚至宗教意味非常浓厚的符号,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在巴蜀地区出土,而且这个数量非常的多,虽然经历过几十年的研究,但是至今巴蜀符号,仍然保留了一种神秘面纱,还留待世人去把它揭开。虽然一些单个符号,像这种虎纹饰的,鸟纹饰的,或者鱼纹饰的,或者这种船形的,给我们的感觉直观上来说并不难理解它代表的含义,但是古人把这些符号,两个三个或者说成组的组合到一块儿,它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呢?它又是什么样身份的人在使用呢?它的功能是什么呢?这一切在目前还是未解之谜

  达州台记者 孙婵:自1999年以来,罗家坝遗址已先后实施了8次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5500余平方米,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等各类器物3000余件。尤其是33号大墓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彩绘陶器和印章等珍贵文物200余件,系古代巴国王侯级墓葬。然而,这对于整个120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保护面积来说,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古代巴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相信随着更加深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终有一天能揭开“巴文化”的神秘面纱。



相关阅读

  • 古今碰撞,文物“活”起来

  • 当古人类的荒野求生遇上新时代考古工作者,在跋山遗址——古今碰撞,文物“活”起来□ 见习记者 贾涵宇通讯员 田宝宗当古人类的荒野求生,遇上新时代考古工作者,会碰撞出什么?日前,
  • 8个月抢救性发掘,再现黄河岸边史前生活画卷

  • 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1997年2月18日,晚报相关报道版面(记者翻拍)前不久,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拉开帷幕。作为国内考古领域的重量级奖项,自1990年启动以来,每年的全国十
  • 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

  • 今天(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会上发布了湖北沙洋城河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湖北沙洋县的城河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城址,是我国中华文明探源
  • 在文明的隧道中穿行,勾描我们来时的路

  • 中国考古博物馆序厅的“历史大道”绿松石龙形器(二里头文化)铜爵(二里头文化)出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商代象牙杯白地黑花龙凤纹瓷扁壶(元)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二里头文化)何尊
  • 石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 11月29日,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暨石峁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榆林举行。石峁博物馆展区面积5943平方米,展出石峁遗址出土和石峁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和彩绘壁画等各类
  • 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最新进展

  • 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器国家文物局昨日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探秘巴文化起源

  •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于今年4月正式开放。馆内以原址原真保护展示的方式,让埋藏地下千年的文物在新时代活起来。接下来,我们的记者将带您走进博物
  • 龙岩植物园项目有序推进

  • 12月1日,记者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了解到,市重点民生工程——龙岩森林公园(龙岩植物园)至目前,已完成约1.6公里后田暴动馆广场及道路沿线白改黑改造提升、河道清理整治近1公里、
  • 德州市5单位上榜省“扫黄打非”示范点名单

  • 山东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公示了全省第七批“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共有60家单位拟入选,其中德州市5个单位榜上有名。德州市拟入选单位分别为:齐河县晏北街道马寨社区、
  • 馆校合作丨2023年春季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

  • 2023年春季学期,吴文化博物馆与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携手合作,为来自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阿富汗、波兰等国的留学生们推出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程,包括“馆藏
  • 通川区: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   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而基层治理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通川区针对各社区基础条件不同、居民诉求各异的情况,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