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满满!南外河西小学生亲手种菜带回家

青菜蛋花汤、清炒黄心乌……这些出现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可不一般,它们不仅是孩子们亲手制作,还是一手“养成”!近期,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开心农场”迎来丰收季,孩子们将成熟的青菜和黄心乌认真摘下洗净,回家后自己下厨烹饪,与家人一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南外河西小学部在一至六年级设置不同的劳动课程主题,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劳动技能,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构建和完善河西南外“TRI-U”特色课程体系。本学期,四年级学生的劳动主题是“种植农艺”,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一块场地作为同学们的实践基地,这就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开心农场”。

据了解,“开心农场”的名字是孩子们自己取的。它最初的命名是“四时智农小圃”,由于名字比较拗口,孩子们不习惯说,他们觉得这儿充满快乐,就像“开心农场”,于是“开心农场”的名字被孩子们口耳相传,成了正式的命名。同学们课间常常呼朋唤友,一起到“开心农场”见证着小幼苗的步步成长。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劳动课程教研组组长汤庆鹏老师介绍,现在“开心农场”的蔬菜品种有青菜、黄心乌、大白菜、紫甘蓝、萝卜、芹菜、花菜。老师们会把白菜、青菜这类容易种植的蔬菜种子给学生带回家种植,养成小苗后再移植到“开心农场”。农场场地根据四年级班级数分为8块责任田,每班学生分成6-8人小组,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浇水、除草等养护工作。四(7)班的汤灏宇同学回忆:“刚开始,每天清晨我拖着长长的水管,挨个给它们浇水,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这片小菜园里洒下了汗水,也感受到了快乐,我非常喜欢这块小菜园。”

汤老师特别提到,“开心农场”中蔬菜的种植全程没有农药参与,施肥全靠小朋友自己从家带的鸡蛋壳等类似肥料,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通过种植蔬菜,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农作物,了解蔬菜的种植环节、生长特点以及一些基础种植方法。在亲身参与种植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热情,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经过播种、浇水、施肥、除虫、拔草等一系列的辛勤劳动,11月初第一批蔬菜青菜和黄心乌迎来收获季。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同学们一起摘菜、清洗,老师详细指导蔬菜的炒制方法,并给出菜肴搭配的建议。四(8)班的班超同学用青菜做了一道“饺子青菜汤”,他开心地说:“看到同学们在小菜园热火朝天地拔菜,回家后自己洗菜、切菜、炒菜,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内心也充满喜悦。”

文字:孙莹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 王亚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