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症状,小心可能演变成重症!张伯礼研判疫情高峰;关于元旦春节返乡,最新通知→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可能演变成重症!

钟鸣提醒!

感染新冠后该不该去医院?出现什么样的症状要小心演变成重症的可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就居家如何对症用药给出解答。

新华社

,赞 1516

目前有没有药物能完全预防新冠?

目前没有药物对于预防新冠是确切有效的,并不需要为了预防新冠而囤药或吃药。想要科学预防新冠或者想让新冠对自身影响减小,一方面要及时接种疫苗;另一方面要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态,比如规律的作息、饮食习惯等等。

感染新冠并出现症状后如何服药?

目前的药物均是一些对症支持的药,它本身并不直接治疗新冠,只能缓解症状。感染了新冠的病人或者人群不要过量服用。很多药过犹不及。病毒是自限性疾病,不用特殊干预一周左右也会自愈。

什么情况下建议去医院就诊?

属于重点人群,有变成重症倾向的人群,要更好地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重症就是病毒感染到肺部,变成肺炎。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血氧值低于正常水平(95%以下),会有演变成重症的倾向。另外,原有基础病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何时进常态?早阳早好吗?

张伯礼、梁万年、曾光最新研判

12月16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等多位专家,就疫情形势、首轮感染高峰期等作出最新研判。

张伯礼:明年一二月份后疫情有望进入常态

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张伯礼表示,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应以变应变,我国防控政策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在不断优化调整。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性强、毒性弱,无症状人群占了三四成,有上呼吸道症状的四五成,重症及后遗症比较少。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短期内感染人数会增加,但整体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1、2月份高峰过后,到春暖花开时疫情有望进入常态,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也将逐步不受影响。

张伯礼强调,目前阶段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早阳早好的观点是不对的,个人防护至关重要。虽然感染后3~6个月再次感染的几率小,但病毒不断在变异,不管是否感染过都应做好防护。建议没有绝对禁忌症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张伯礼还指出,中医药在这次抗疫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苗是“第一道屏障”,中医药就是“第二道屏障”,它可以帮助疫苗,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人特色的公共卫生道路。

梁万年:首轮感染高峰期不同城市要区别来看

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梁万年表示,从总体来看,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处在上升阶段。任何一个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一般来说,呼吸道的传染病在城市达到峰值要比农村地区更快,从人群来看,活动频繁外出多的人一般是第一波感染人群,相比之下,老年人等出门少的人群要晚一些。

梁万年指出,具体几月份达到高峰,不同城市需要区别来看,防控措施、人群免疫水平等都是影响因素。要判断疫情是否到了吃紧阶段,几个参数值得考虑:一是重症的发生情况;二是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

我们现在亟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群的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二是相关资源的储备、医疗能力的提升,要坚持分级诊疗、药物有效的供给、公众的健康教育,采取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强化病毒变异的检测和相关研究等。梁万年强调,优化调整不是放任不管,适当有序采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把感染峰值压低到有效控制的阶段。

曾光:疫情来势汹汹,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放开”

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曾光表示,“放开”不单取决于公共卫生,中央决策是综合考虑,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就业率、国际关系等等,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这个平衡点选的还是相对不错的。

曾光指出,现在疫情大幅度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疫情来得气势汹汹,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放开”,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方是BF.7,在南方是BA5.1,这些传播率都是最高的。以前传播率已经上升了,加上冬天的气候有利传播,另外还暴露出人群第三针打的时间太长了,抗体水平、现在疫苗靠过去免疫的方式,确实要阻挡疫情传播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综合的结果导致疫情大幅度的上升。

曾光表示,我们的对策,一个是主动放开,第二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应急的放开措施,整个形势还是可控的。他透露,现在的特点是北方比较严重,京津冀地区疫情感染情况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可以从北向南,另外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从东部向西部,有一个蔓延的过程。他表示,这个过程过去以后,就会进入到春天了,相信形势可控,形势会越来越好。

事关元旦春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工作方案发布

国家卫健委网站16日消息,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就元旦、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等工作作最新部署。要点如下↓

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乡村医务人员结合实际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新冠疫苗接种率。承担接种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指导抗原检测和居家治疗观察,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必要时指导协助转诊。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和公布接诊电话,通过村民委员会或村卫生室告知辖区村民,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乡村医生对居家观察和治疗的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监测、中医辩证、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填补空缺,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常开诊,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加大对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力度,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要加强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按服务人口的15%—20%人份动态储备,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加大中药应用,有条件地区可将相应药品、抗原试剂盒配置储备为治疗康复健康套餐包,向农村重症高风险人员和重点人群发放。关注乡村一线防控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科学排班轮班和调休补休,尽量减少或避免连续长期工作。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北京日报、生命时报、新闻联播等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纳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