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友”相聚幼儿园 和“将军楼”说再见

随着市北区河西、河崖旧村改造项目的持续推进,和“将军楼”说再见的日子正慢慢临近。12月16日,市北区爱心幼儿园迎来特殊客人——毕业多年的“大朋友”,大家一起在“将军楼”里回忆难忘的童年往事。目前,有十余名家长坚持送孩子入园,园长孙树香则带领着老师们全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并提前举办了暖心的“茶话会”,将精心准备的礼物和美好的祝愿统统送给孩子们,一起存入他们的童年记忆里……

师生们一起和将军楼合影。

学生带着娃来看孙老师

16日上午,市北区爱心幼儿园内暖意融融。赶在“将军楼”拆除之前,毕业多年的“大朋友”相约来到幼儿园,看望幼儿园老师的同时,和老楼合张影留作纪念。“我记得,幼儿园包的饺子特别好吃。”今年28岁的袁倩已升级做妈妈了,这一次她带着10个月大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哎呦,倩倩,你家娃太可爱了。”看到袁倩,孙树香还是习惯喊着她的乳名,像姥姥一样抱过孩子,一起聊起了近况。“小时候,我妈一大早就把我送到孙老师这里,有时候晚上也接的很晚。”还没等袁倩说完,她妈妈高明梅就接过话去,“孩子让孙老师带着跟我自己带一个样。”高明梅和孙树香是闺蜜,俩人认识有30年了。“还没结婚的时候,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过,后来她办了我们河西村的第一家幼儿园,我就把女儿送过去了,她有爱心,人也细心、耐心,孩子交给她我们都放心。”高明梅说。

在幼儿园教室的墙壁上,至今还贴着孙树香办园的初衷:我们用心、我们耐心,孩子开心。1997年上幼儿园的袁倩,应该是孙树香带的第二届学生。袁倩告诉记者,这些年一直和孙老师保持联系,逢年过节都会看望孙老师。“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亲子老师,孙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像她一样爱孩子,陪伴他们快乐地成长。”袁倩说。


姐妹俩先后从爱心园毕业

当天,放寒假的大学生牛晓婉也来到了幼儿园。“这就是我上课的那间教室,小时候总觉得教室好大,现在我长大了,又感觉这里小了。”再一次来到幼儿园北楼的二楼,牛晓婉一下子打开了童年记忆的“匣子”,看到教室、楼梯、滑梯等,回忆全部涌了出来,“因为我的生日月份大,所以跟着孙老师上了四年幼儿园,我记得很小就接触英语了,老师会把英语单词编成童谣唱给我们听,后来上小学学习英语一点不费劲。”眼前的牛晓婉个头将近1.7米,但在孙树香眼里还是个孩子,“这是我们的小妞妞,现在都上大学了。”牛晓婉告诉记者,2005年上幼儿园时,孙老师已经把幼儿园开在了现在的将军楼里,“我还记得,当时我妈妈头发特别长,每次接我放学的时候,老师都会说,妞妞你妈妈来啦,那个声音我现在都记得。”在原河西小学上学时,牛晓婉还跟同学们一起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回到幼儿园看望孙老师,孙老师还送给他们节日礼物。

牛晓婉的妹妹慧慧也是市北区爱心幼儿园毕业的。姐妹俩前后脚入园,孙老师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牛晓婉已经长大了,还多次来幼儿园接妹妹。“之前我们就住在河西村,这两年才搬到开平路附近。放假了还是总喜欢回幼儿园看看,平时有孙老师微信,逢年过节都会给她发信息送祝福,感谢她陪伴我们姐妹俩长大。”牛晓婉说。


用心用爱做好最后的坚守

“特别感谢他们重新回到幼儿园,这里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孙树香收到“大朋友”送来的鲜花,心情无比激动。面对即将告别的“将军楼”,她感慨颇多,心里有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随着家长们陆续搬离,幼儿园的入园数量每天都在减少,但这丝毫不影响老师们的正常教学工作。“家长太忙了,搬家后还要上班,家里没人看孩子,就把孩子继续送幼儿园,我们现在把入园的孩子们集中在南楼上,一如既往地开展教学活动,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孙树香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越走越少,于是本周已在幼儿园内部召开了联谊会,给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将最美好的记忆写入他们的童年时光。

当天,市北区河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超也来到市北区爱心幼儿园,送上了文化纪念品,感谢孙树香这些年扎根河西、教书育人,用爱心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据悉,河西街道办事处正计划推荐孙树香参评“文明市北人”。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摄影 徐常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