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荣获“2022年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成就奖

鲁网12月18日讯 (记者 孙晓文 通讯员 张琦) 编者按:2022年2月,青岛莱西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南强、中优、北美”战略,并要求水集街道发挥驻地优势,在商业服务、文化休闲、旧城改造等方面积极谋划突破路径,建设宜居宜业新城芯。一年来,水集街道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作要求,担当作为,创新突破路径,向建设宜居宜业新城芯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2月18日,在上海市举行的“2022年中国最美村镇”颁奖盛典上,水集街道荣获“生态宜居成就奖”,用行动向市民交上了“中优”答卷。即日起,本网推出《水街街道创新建设宜居宜业新城芯》系列报道,介绍水集街道在乡村振兴、社区自治、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明年3月份,我们基地会迎来首批80名孤残儿童接受康复训练,‘爱心生态小镇’板块将被正式激活。”莱夷印象共富公司总经理徐卫峰介绍。走进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城北小学原址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施工人员正在对原有校舍进行改造及设施提升,这是今年水集街道“共富公司”新引进的如康家园项目,是可容纳700余名学龄前至大龄孤独症人士进行康复训练的基地,提供近千个生活教育配套岗位。

  如何念好“产业经”,奏响“共富曲”,答好乡村振兴“必答题”,水集街道这样找“答案”。今年来,街道按照“红色党建,绿色发展,金色未来”的思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水集样板”。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强力保障,离不开干部、党员、人才作用的发挥。水集街道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核心作用,以村级组织建制优化为契机,组建“街道党工委—新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工委的“龙头”作用,围绕“一统领三融合”,深入研究各村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地理位置等因素,一村一策谋划发展思路,量身定制增收路径。聚焦“四大堆”、河道沟渠垃圾等难题,整治残垣断壁拆除103处,拆除利用建设用地1.85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5处。绿化村庄18个,完成绿化面积9.2万平方米。

  产芝湖新村临近城区,背靠湖泊、环境优美,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产业振兴“家底”厚实。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水集街道的探索更进一步。在此成立全市首家混合所有制“共富公司”——莱夷印象(山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吸引集聚了同溯助残集团、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10余家“红色合伙人”企业,协助引进项目24个,今年5月份,水集街道以全市面向社会发出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召集令”为契机,积极选用较高市场运营水平的合伙人团队及公司,坚持“选聘结合”,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7名专业运营人员进入“共富公司”,同时公开聘请11名农业、经济及生物学等方面的专家、博士任“三农”研究员,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多个高校专家、教授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汇集专业人才为片区建设和公司运转献智献策。目前,示范片区拥有以中科院院士为院长,3名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为骨干的高水准科研技术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被低效使用的乡村公共资源,通过乡村“共富公司”这个平台被“唤醒”。以70亩闲置设施农业为媒,引入奶牛养殖企业博宇牧业,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循环农业;将两所闲置小学变废为宝,引入康养和研学项目;充分挖掘各村特色,整合10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农产品,统一纳入“产芝老家”实行品牌化管理……通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设半岛首选滨湖乡村旅游目的地、青岛市耕读文化研学旅行标杆、莱西近郊都市休闲农业新高地,打响“漫悠产芝”文旅品牌,积极探索“联村、联域、联营”发展模式,不断整合周边村庄、镇街资源,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日益加快。在此带动下,今年国庆假期到产芝村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0倍。“共富公司”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0万元、村民增收500万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