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资阳协同创新中心是探索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格局,以促进成都、资阳两地“校企互通、成果互享、孵化互联、金融互动、人才互用”为核心,着力破除政策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紧盯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建立由成都、资阳两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高校参与、金融驱动”的专业化、项目化协同创新平台。

近年来,该中心围绕两地优势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在资阳建立市场化协同创新平台,与两地高校院所、孵化机构、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科技人才等“点对点合作”的模式,挖掘和培育重大协同创新项目,引进和培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打造集“产学研用合作、高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智库、科技服务超市”五位一体全流程协同创新平台,为成资两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新动能。

促进校企互通 为环保助力

资阳市希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位于资阳高新区,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泡沫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的科技型公司,12月1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一辆环保废泡沫收集车正在进行废泡沫压缩,另一个车间内,压缩好的泡沫经过机器的加工和切割,变成了一颗颗泡沫再生颗粒。

“公司主要通过环保废泡沫收集车在全国收集废泡沫原材料到公司进行统一加工,做成塑料颗粒来生产外墙保温挤塑板、广告kt板、相框线条、鞋底、纽扣、玩具等原材料。”该公司负责人刘明安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共有3条生产线,年产能约为8000-9000吨。在高新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准备增加20亩地作为加工基地,届时,公司生产线可以扩大到10条,年产能可达3万吨以上,产值可以突破两个亿。

刘明安的希望不止于此,他告诉记者,之前,公司只是把泡沫转化为再生颗粒,属于再生资源降级回收,把泡沫转化为泡沫,才不降级。刘明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不久后,中心便给他带来了专业人士。

“在成资协同创新中心的帮助下,我们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的李博士取得联系,得到了技术支持,将废泡沫转化为泡沫原新料,现在这个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很快产品就能面世。”刘明安说,废泡沫的价格为1万余元每吨,做成再生颗粒,价格只有7—8000元每吨。“这样不仅减少了白色污染,我们也能用更高的价格向群众回收泡沫。”

助力牙谷企业 促进口腔产业发展

“瞪羚企业”是指极具创新活力,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像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的高科技企业。在资阳,四川贝利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首家申报瞪羚企业的公司。12月16日,记者在该公司车间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忙着调试牙椅。

“我们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也是最早入驻牙谷的企业之一,公司成立后,营业额从200万元提升到了现在的2000万元以上。在此过程中,成资协同创新中心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四川贝利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铁告诉记者,公司从去年开始筹备申报瞪羚企业,期间,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一直帮助他们致力于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在每一个环节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都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导。”

“自从我们企业成立以后,成资协同创新中心配合我们做了很多市场拓展,大大提升了销量。”四川星皓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维华说。

“成资协同创新中心由成都市科技局、资阳市科技局、成都科服集团三方共建。”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刘帅说,中心主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技服务,围绕资阳的企业政策进行政策辅导培育;二是科技文创,塑造资阳“资味”品牌,围绕资阳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三是科技金融,助力资阳本土企业融资,在股交中心上市等。

据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对我市进行了全域调研,覆盖三区两县,随市科技局走访科技型企业共200余家,为多家企业进行科技项目规划及项目验收辅导,组织和参与各类企业会议、政策解读培训、专题调研等活动30余场。同时,围绕资阳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制定有效针对企业的服务内容,培育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助力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苏秋伃 黄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