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行拘10日!宁波开出首张个人行政“反诈罚单”

浙江新闻客户端共享联盟·宁波 王晓峰 记者 周松华 通讯员 胡佳晓 陈拓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骗子经常会用一些小利小惠雇佣“卡农”来“洗钱”。以前只要涉案金额不高,“卡农”难被惩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后,这个“漏洞”被堵上了!12月16日上午,宁波公安通报:全市首张个人行政“反诈罚单”已开出,当事人不仅被罚款,还被行政拘留10日。

近日,一男子来到北仑某银行要求解冻其银行账户并提取现金。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后发现,男子的银行账户是因资金流水交易不匹配等异常情况被公安机关冻结的。

这一情况立即引起工作人员的警觉,她联系了公安机关。之后,新碶派出所民警抵达现场,找到这名男子汪某核实情况。在证据面前,汪某对其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他是12月2日接到境外招募电话的,因为欠债缺钱,决定铤而走险。”新碶派出所民警王逸飞说,对方转给他诈骗款31673元,要求他分三笔转至第三人账户内,能获利900元。

案件核实清楚后,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北仑公安分局给予汪某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900元、没收非法所得9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没收其涉案银行卡。

“这是新法实施后,我们开出的全市首张涉及个人的行政处罚‘反诈罚单’。”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已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法进一步加大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与惩处力度、增强防控主体的责任,更是落实了多方位的法律责任。

在新法未出台前,《刑法》中虽有一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但涉案金额需达到30万元才能构成。“奉化公安前两天也破获了一起类似的‘卡农’案件。那边是一个团伙,涉案金额40余万元,三名嫌疑人都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了。”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说,相对而言,在北仑的这起案件中,嫌疑人汪某的涉案金额只有3万多元。如果是以前,处罚起来有难度,而新法出台后,惩处汪某的违法行为便有法可依了:公安机关可对其处以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并根据情节严重性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