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 路畅景美惠民生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沂源县燕崖镇计宝峪村村民在“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门前,挂起了红彤彤的大灯笼,让冬日的小山村喜庆了起来。得益于今年新修的村路,村里的旅游收入达到了160万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这个年他们打算好好热闹热闹。

“以前,我们这里的路难走,进出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周末还有很多城里人来村里休闲游玩。”今年60多岁的计宝峪村村民丁学萍指着村前新修的白计路,笑得合不拢嘴。

计宝峪村地处沂源偏远山区,以前交通十分不便。提起这些年的变化,当地村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路”,过去扶贫脱贫靠“路”,现在乡村振兴仍然靠“路”。

白计路全长9.8公里,连接白峪、碾砣、朱家户、桑家峪、计宝峪等8个行政村。随着白计路的建成,计宝峪推出了“峪见童年”星空露营基地、儿童乐园、农家乐、煎饼坊、绣娘社等特色作坊,今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2万元。

“自从修好了路,这两年感觉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有了精气神。”在丁学萍的记忆中,以前村道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脚上全是泥,“现在村道都是沥青路,就像城市道路一样。”道路通车后,村民乘坐公交车出行也更加便利。“以前,没有交通工具,去县城要半天。如今,像我一样60岁以上的村民都是免费乘坐,去县城也只需40多分种,走亲戚、购物很方便。”谈起新变化,丁学萍打开了话匣子。

因“四好农村路”改变的,还有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核心道路沿线的鲁村镇姬家峪村。

虽说现在是农闲时节,姬家峪村民们却忙着在地里培土、除草、施肥,为来年丰收做着准备。

“今年,我们村流转土地300亩,新上建设黄烟种植示范园区项目,增加收入近200万元。”村委委员、返乡干部侯振宝感慨颇深,“这么好的效益,多亏了这条路。”

当坑洼的乡村小道变成宽阔的沥青路时,山区百姓行路难、农产品运不进城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截至目前,沂源县所有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

同样,通过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山城博山区上瓦泉村建成10余公里生态观光路,将有机采摘园、开心果园、水库景点等紧紧连接在一起,一年的旅游经济收入超过千万元。域城镇“柿岩村”在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充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打造美丽公路“升级版”,实现联城、联乡、联村、联景,引得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营地落地该村,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网红观光打卡地。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啃下地处偏远山区最难啃的硬骨头,我市在平原地区也结出丰硕成果。

今年,桓台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四好农村路”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盘活了广大农村的特色资源,城乡融合、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城乡运输进一步打通。“四好农村路”已经成为广大农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临淄区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因地制宜、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200余公里,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放眼全市,一条条纵横交错、舒坦开阔的村道、乡道、县道,仿佛一根根美丽的“珍珠链”,串起了掩映其间的一个个美丽景点。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四好农村路”,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的连心路、景观路、致富路。

据了解,“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是我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全市聚焦2022年“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的各项任务目标,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有效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带动当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淄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秀萍介绍:“2018年以来,全市农村公路新改建完成1500多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万多公里。我们将依托交通运输行业特色,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微循环,打通农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孟书祥)


来源:淄博日报·博览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