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漾”青年人才」以屠呦呦为榜样,医学博士十年“磨”一草

今年6月以来,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团市委联合发起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推选宣传活动,推选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业带动就业、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汉漾”青年人才35人。近日,《长江日报》专题报道了“汉漾”青年人才浦飞飞的青春故事。(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完整名单)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名单出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努力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围绕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的发展目标,持续为江城百姓提供高效、优质、温暖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健康武汉、健康中国建设再立新功。”近日,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师浦飞飞写下这段心得体会。

浦飞飞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留汉工作至今,无论医疗业务多么繁忙,他依然坚持科研与工作齐头并进,学术成果硕果累累。不久前,他入选了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团市委联合发起的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

浦飞飞工作照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2017年,浦飞飞入职武汉市第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1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今年7月再次回到武汉市第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浦飞飞相继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个人直接研究经费108万元,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学术论文共48篇,其中SCI论文31篇。“今年9月至今,我已经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还有2篇正在修改之中。”浦飞飞高兴中难掩疲态。在浦飞飞看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能持续不断地高产论文,这背后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每天晚上都要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查文献、做课题、写论文上,否则不可能出成果。”他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把时间挤出来,要让自己的研究切切实实地留下痕迹。“我的性格就是能钻进去。”浦飞飞说,诊疗技能的不断提升一定要遵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这一过程,“临床科研是提高技术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必由路径,不仅决定着一名医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高度,也决定着医师临床决策的路径和创新性。”他的努力赢得了认可——相继获得2021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中青年医师英文优秀论文竞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中国抗癌协会优秀论文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新技术新业务成果奖等。专注10年研究白花舌草近年来,浦飞飞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骨肉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和中药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研究。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将目光对准了这株神奇的小草——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其花为白色,叶的形状似蛇舌,故名为白花蛇舌草,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据《闽南民间草药》记载,白花蛇舌草味甘苦、性寒,归心、肺、脾、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浦飞飞介绍,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部位在长骨干骺端,5年生存率较低。“我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读研究生开始,我就开始尝试从白花蛇舌草中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抗骨肿瘤研究,至今已有10年。”记者查询发现,仅在最近两年,浦飞飞就相继发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骨肉瘤小鼠免疫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等多篇论文,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0.334。因为这些学术成就,他受邀担任多本国际学术期刊编委。“通过对白花蛇舌草的分离,从中提取出总黄酮物质,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总黄酮物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浦飞飞介绍,虽然已经证明了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有效性,“但我们并不能放大它的功效,它更多是在患者化疗时增效减毒,扮演辅助医疗的角色。”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领域,业内常用“三个十”来形容:十亿美元投入,十年研发周期,十分之一成功率。“要深耕细作,每一次研究都是在失败、总结、再实验的过程中循环往复。”浦飞飞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是最终的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浦飞飞自称是中国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小迷弟”。在他看来,屠呦呦团队一方面要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围绕临床重大问题攻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重要的、基础的生命科学问题,打破思维禁锢,借助新兴的技术,为原始理论创新和创新药的研发打好坚实的基础。“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浦飞飞说。“工匠手、人文心、科学脑、艺术嘴”浦飞飞是江苏南通人,从2007年高考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开始,已在武汉求学、工作15年。“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发展留人。”从不习惯到习惯,浦飞飞开始享受在武汉的生活。在他看来,武汉每天不一样。城市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随着中部崛起,留在武汉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浦飞飞的妻子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的一名医生。“我们相互激励,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努力”。因为部分骨肿瘤患者面临截肢的风险,在中药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研究之余,浦飞飞还将目光对准致力于3D打印技术辅助保肢手术的研究,并连续数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年度新技术新业务成果奖。他说:“希望在保住生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浦飞飞工作照去年12月,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东举行,这也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浦飞飞携“3D打印截骨矫形智能规划系统”项目参赛,并成功入围创新赛全国总决赛。浦飞飞对自己的职场生涯有着清晰的目标。“短期规划是把临床工作做好,出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长期规划是成为学术骨干,带出一支团队,对学科有推动作用,把学术成果做临床转化,不能让成果‘沉睡’在实验室。”“不管是做医生还是科研,都要学会思考。”从医多年,浦飞飞从未忘记为了什么出发。他心目中的好医生标准是“工匠手、人文心、科学脑、艺术嘴”,而他也朝着这个目标笃定前行。

往 期 推 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编辑:徐昌

校对:程玉洁

校审:吴霄

编委:尹素娟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