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笔”书写教育均衡发展新篇章——市政协“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课题调研协商综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无论是在岳阳的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的幸福感、老百姓的获得感,都是岳阳教育发展成就的直观生动体现。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出台“基教十条”“职教十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方案》等政策措施,突出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这个事关教育发展全局的重点,极大改善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学段间差距,逐步实现了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然而,在义务教育学校,“城镇挤、乡村弱”现象依然存在。今年,市政协聚焦“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课题,开展调研协商监督,不仅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更要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服务民生 聚焦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育均衡发展,一直以来,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2022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岳阳市政协2022年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将“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对口协商课题。

课题由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牵头组织,市知联会共同参与,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课题调研组。6—9月份,调研组先后深入岳阳县、临湘市、平江县和岳阳楼区等县市区的24所薄弱中小学校实地走访,召开7场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学校代表、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并以函件调研、网上远程调研的形式收集其他县市区和常德、湛江等地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

在走访调查中,调研组发现,我市有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保障、农村基本办学条件、城镇学位供给、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善。

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调研组多次召开调研报告撰写座谈会,认真听取调研组成员与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集体协商,修改会审,形成《关于“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精准“答题” 补齐教育发展短板

10月28日,市政协召开“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议。课题调研组从压实主体责任,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立足全域规划,继续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加大投入,逐步提高薄弱学校建设保障水平;突出重点难点,优先补齐乡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短板;注重聚焦内涵,大力建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强化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6位与会委员紧扣主题、高度聚焦,就“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协商发言。

“我市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教师和广大市民对这些年的成绩给予充分点赞。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师资状况、社会声誉等方面依然问题突出,已成为新的社会关注点……”市政协常委、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监测与研修中心主任吴波认为,应大力优化创新城乡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强化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评估考核保障,加快组建“教育集团”。

“岳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确保每一个适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市政协委员、岳阳楼区桥西小学工会主席柳玲玲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她建议,要科学布局全市中小学校,提高建设标准;要均衡师资配置;要完善管理机制;要优先解决问题;要多部门联动,严格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还学校安静、安全的教学氛围。

市政协委员、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喻中伟认为,当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城乡、校际之间差距虽然缩小但发展仍不平衡;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学校专项经费短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发展滞后,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存在不足;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她建议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开展协作办学活动。同时,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强化薄弱学校建设的督导考核等。通过一系列举措来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

“瞄准薄弱环节,科学规划布局,推动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均衡配置……”市政协委员、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何坤生认为,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机制;加大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力度;扶持乡镇集中力量办好“一乡(镇)一品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一校一策”,制定符合每所学校实际的改造政策和方案;对照“20项底线”,补齐教育短板。

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市政协委员、岳阳开放大学科研与项目建设中心主任严静认为,充足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她建议,走自主型内涵发展之路,增强薄弱学校的“自我造血”能力;加强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薄弱学校的发展能力;课间与空间相契合,建立强弱校联校之间的“帮扶带”长效机制。

市政协委员、市巴陵书香创客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新湘则认为,要打破“虹吸效应”,增强乡村教师吸引力、归属感。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应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他建议,加大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大幅提升乡村教师收入待遇;提升乡村教师公共事务参与度……

针对委员们一条条精准的建议,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围绕全面改善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补齐薄弱学校短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回应发言。

市政府领导对市政协课题组履职尽责及其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调研思路清晰,调研分工明确,大家所提的意见建议中肯,达到了提升认识、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目的。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薄弱学校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把意见建议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决策当中,进一步在摸清底数上下功夫、在研究人口变动上下功夫、在学校布局规划上下功夫、在推进智慧教育上下功夫、在学校“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上下功夫、在重点切口上下功夫、在教育督导评估上下功夫,加快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质量提升,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市政协将不负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以“奋进之笔”书写教育均衡发展新篇章,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据岳阳日报

编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