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家——纪念李骆公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李骆公于天津兴安路216号家中画室创作自画像

1950年代

李骆公先生是20世纪最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美术学院前身——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创建者。虽然历经波折,但他在艺术上的实践与探索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这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2022年12月20日是李骆公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李骆公早年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关良、倪贻德、丁衍庸、王个簃,专攻现代主义绘画,以“黑沙骆”为笔名与老师们推动现代美术运动,“黑沙骆”的名字一时轰动孤岛。此后改名 “李立民”,东渡日本学习现代洋画,师从留法归来的猪熊弦一郎、里见胜藏及野口弥太郎。归国后又与李可染一同求教齐白石。后来在钱瘦铁、邓散木、宁斧成诸师的支持下,改用了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古汉字作为其现代艺术载体。打破了东西方文化壁垒,自此探索出了一条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全新现代艺术之路。

上海时期 1936-1941(李英、黑沙骆)

1936 年 7 月,穷困潦倒的李英(李骆公)于福建省立三都澳中学毕业后,由该校教师集体代筹六块现大洋乘游轮赴上海报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加美专考试时虽名列前茅,但苦于身无分文缴纳学费。主考倪贻德见状即会同关良、丁衍庸、谢海燕等几位教授,联名向校长刘海粟汇报。刘海粟亲自过目考卷后,代表校方决定破格录取。

1938 年,李骆公从上海美专师范系转入西画系,开始展露出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两年后,这位年轻的洋画家为自己取了一个艺名:黑沙骆。并在刘海粟、谢海燕、丁衍庸、关良、倪贻德、周多的支持下,于上海大新画厅举办了人生中第一次个展——《黑沙骆洋画展》。

上海大新画厅《黑沙骆个展》,左起:李骆公(黑沙骆)、温肇桐、倪贻德、赵无极 1940年8月1日

李骆公(左一)与友人在大新画厅为《黑沙骆洋画展》布展 1940年7月

美专西画系毕业纪实展号外作品《构图》李英作(李英即李骆公) 申报1939年7月11日15版

留日时期 1941-1944(黑沙骆、李立民)

1941年夏,李骆公于野口弥太郎上海个人画展上结识野口弥太郎夫妇,野口弥太郎当即表示愿意尽完全义务指导。9月,受刘海粟、倪贻德、关良、丁衍庸、谢海燕诸位老师鼓励,通过同乡华侨叶可根资助赴日,入日本大学高等艺术专攻科研究生部。校外师承日本现代艺术巨匠野口弥太郎、猪熊弦一郎、里见胜藏。

留日时期的李骆公在海边 1940年代初

留日时期的李骆公 1940年代

李骆公在奈良公园写生 1941-1943年

东北时期 1944-1948 (黑沙骆、李立民)

1944 年 9 月,李骆公于日本大学高等艺术专攻科研究生部毕业。同年冬,为躲避轰炸与夫人穆东乔暂住太田宇之助位于久我山的学生寮。在太田宇之助帮助下从东京乘轮船至釜山,再乘火车经新义州至哈尔滨,住哈尔滨穆家赋闲。于此期间创作大量油画作品。

1946 年 2 月,李骆公创办哈尔滨美术研究所,开展研究教学等活动。同年 4 月 28 日,哈尔滨解放。结识北上的张仃、华君武、刘迅等画家。

读书的少女 木板油彩 37.7x46cm 1940年代

太阳岛之夏 木板油彩 62x52.5cm 1946年

北京时期 1948-1949 (李立民)

1948 年 3 月,李骆公全家因避战乱举迁北平,暂住友人家中。在此期间曾作油画风景数幅并结识齐白石、李可染等前辈好友。

李骆公一家与刘如李于北京住所 1948-1949年

李骆公、李可染于齐白石家中 1949年

齐白石为李骆公作群蟹图 左为李骆公 1949年

齐白石为李骆公藏八大山人画谱题写跋语 1949年

天津时期 1948-1969 (李立民、李骆公)

1948 年,李骆公经穆家麒推荐,受聘于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前身),任家政系美术组副教授。同年,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改为河北师范学院,李骆公开始亲自组建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该美术系即天津美术学院前身。1951 年,美术系正式建立,李骆公任首任系主任。

1950年初夏李骆公(左四)与美术教研组同事和1949级毕业生合影。左起:李培同、王炳、穆家麒(教师)、李骆公(教授)、胡家琛、赵元才、杨克功、鲁汀(教师)、商志华、郭淑贤、王之江(教师)、陈俭贞、何秀云、刘雁新、王双成、薛文照、吴之宗、赵世光

正在美术系教学的李骆公(站立者) 1950年代

李骆公(中)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师生庆祝建国三周年合影 1952年10月1日

河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组合影 前排左起:穆家琪、李骆公、鲁汀、后排左起:王竹庵、古达、王之江1950年代

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合影1950年代(中坐者为李骆公)

李骆公在天津兴安路家中工作照 1960年代

河北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组(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主任聘书 1950年7月7日

1950-1951年河北省立师范学院聘书

1951-1952年河北省立师范学院聘书

桂林时期 1969-1992 (李骆公)

1969年夏,李骆公调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文化馆工作。桂林的独特地理特征与民俗风情让李骆公大为震撼并开始探索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现代艺术创作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及桂林市政府对李骆公的热情款待,更让李骆公下定决心在此定居并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李骆公与穆东乔在广西灵川县 1970年代

李骆公在漓江边写生 1970年代初

李骆公、穆东乔夫妇与张仃、陈布文夫妇在漓江游船上 1981年3月

李骆公与李可染 1980年代

李骆公与刘海粟、关良在桂林 1978年

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篆刻 纸本拓印 1970年代

民族大团结万岁 篆刻 纸本拓印 1980年代

博浪踵相踪 篆刻 纸本拓印 1980年代

长征接力有来人 篆刻 纸本拓印 1970年代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奋斗 篆刻 纸本拓印 1970年代

郭沫若 篆刻 1962年

董希文 篆刻 1960年代

茅盾 篆刻 1970年代

赖少其 篆刻 1980年代

白雪石 篆刻 1970年代

关良 篆刻 1970年代

黄永玉印 篆刻 1980年代

李可染印 篆刻 1970年代

李骆公与新作《龟虽寿》合影 1980年

龟虽寿 纸本水墨 190x500cm 纸本水墨 1980年代初 现藏于桂林博物馆

追忆及艺术评论

画弟子李骆公初在上海美专学油画旋赴日本留学,他的油画有一定的水平,遂和我一起搞现代美术运动。对篆籀研究造诣深渊写的雄秀郁勃、浑厚古拙,能融会贯通与篆刻中。所以他的篆刻无论在篆法上、结构上、刀法上,都能独创一格,绝不在前人的绳墨中讨生活。这是他惊人可喜之处。尤奇者,他的欵识凝练遒劲、浑穆自如。故海内外给予极高的评价。

——刘海粟

治印贵入而能出,出而能收,拟古不为古役,自成一家,骆公于此大有所会,又虚怀若谷,因草此数言送之,或足它山之助。

——邓散木

忆李英(节选

1937 年夏,他对我们几个较接近的同学说:“我们穷学生要升学,只有互相帮助轮流升学。目前你们先助我升学美专,到我可以自给时,你们中抽个出来升学。如此几年我们几个就都升了学吧!”大家赞同他有远见,于是每月由我向各同学集资 20 元左右“法币”邮去美专。这几位我们每月出钱的同学名字,我反复回忆并请老同学徐廼金追忆,但只记得郭传汉、徐廼金、林声铭和李维才等四五人。骆公对我说,他收到钱时即把钱分散存于书籍、抽屉、墙角、衣柜等处。到袋中空时到处寻找,一时找到非常快慰。有时落空,那就要束紧裤腰带了。半年过后,骆公告诉我们,他由倪贻德教授介绍一所中学兼课有了固定收入,不要我们再集资助他了。同时告诉我,他为我找到一所中学兼课教员工作,我也可以升入美专读图音系。我因为家庭负担重,无法离开家乡。其他同学也已升学其他学校或短训班。由此我们进一步钦佩骆公的助人精神。

——李维才

李骆公的艺术(节选)

熟悉李骆公的人,都知道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总是兴高采烈,精力充沛,笑声朗朗。“我就是主张艺术要讲形式美,艺术不讲究形式,还有什么艺术?形式美并不是形式主义嘛!”他拿起桌子上的一块石头说:“我刻一方印或者一组印,必须先画许多稿子,把我的感情全放进去,等到我的稿子能够充分表达我的感情了,我才根据画的大小去选石头。这叫做量体裁衣,以脚穿鞋——这就是我的创作方法!”

——张仃

这便是李骆公(节选)

骆公在最近完成了一批新作,看过以后,犹如面对一个渴望超越旧我的人,站在艺术高峰的峭壁之下,把一些否定的成分抛下了公海,将信念、经验、批判力、审美力,加上全部情感搓成一根长绳,经过几百次上千次的朝天抛掷,总算挂在一丛草根上,他连连抖动两下,尚较牢固,就靠这点把握,又要冒险攀登了。上去一定能创造奇迹么?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用不着有负担。而感人的,却正是攀登者的勇气。

——刘海粟

一个不应被忘记的油画家-李骆公(节选)(节选)

美术界都知道篆刻家李骆公,很少知道也是油画家的李骆公。篆刻和水墨画有亲密联系,和油画连到一起是罕见的。前不久北京国际艺苑举办了“纪念李骆公先生诞辰 80 周年作品展”,让人们看到了他遗留的油画,也引发了人们对 20 世纪中国艺术和艺术家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郎绍君

野兽派(节选)

在十年的早期阶段,李骆公鼓励黄苗子和古干在创新他们自己的现代艺术形式上下功夫。毫无疑问,李骆公是 1985 年在北京开创现代书法展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得益于他的鼓舞和教导,桂林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前卫书法家的领导中心,并保持至今。在整个变革时期,李骆公对桂林在他困难时为他提供居住所等帮助心存感激,他的作品的一大部分写的都是有关桂林的。大概对他感情的最好总结是在他晚期作品之一所用的词句里: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白若思

来源/天津美术学院(略有删改)

转排/倪芊华

审核/王平 马倩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