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刺绣技艺 带动就业创业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一批非遗就业工坊,通过大力发展非遗相关产业,着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精准相结合。安次区调河头乡引进天置刺绣有限公司,成立“天置刺绣技术研究中心”“刺绣鉴定中心”“刺绣生活馆”等专业机构,研发推出非遗文创产品,建设刺绣培训基地,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

近日,安次区京南御绣第三代传承人武保强端坐绣台前,准时在抖音平台直播,让刺绣工艺“活”起来。武保强介绍,自从这门传统手艺“上网”后,刺绣作品的订单络绎不绝,直播平台日销售额达三四万元。

走进武保强的“直播间”工作室,“柿柿如意”“傲雪寒梅”“骏马奔腾”等绣品栩栩如生,让人应接不暇。荷花、小鹿等传统文化元素被绣进耳环、手镯、旗袍、团扇中,“清雅之风”扑面而来。

武保强悉心传承的刺绣,精细雅致,构思巧妙。“绣品按针法可分为乱针绣与平绣两类,按观感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要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根据不同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且花线劈丝粗细适度,充分表现了物体形象的质感。”武保强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娓娓道来,“比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刺绣是立体的,在阳光下丝线会有反射折射,有些作品虽是照着古画原图绣,但效果大不同。”

武保强从10岁开始跟随母亲学刺绣,直到外出读大学才停止。2007年,为了能将手艺传承下去,武保强来到妻子的老家安次区调河头乡石桥村,开办了“京城绣庄”,把母亲请来教授当地人刺绣手艺,并于2015年成立了天置刺绣有限公司。

“艺术贵在创新。文物化新方成文化,刺绣创新能生万象。”如今,武保强与妻子潜心研究京南御绣并将其发扬光大。他们制作的香囊、旗袍、绣画、团扇等刺绣作品颇受年轻人喜欢。武保强陆续在各大购物网站平台注册了店铺,通过网络营销,各地订单纷至沓来。

京南御绣项目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免费为广大农村妇女培训刺绣技艺。每年仅“国绣堂”一家绣庄就培训上千人。几年来,公司通过设立“农村刺绣就业培训示范点”、实施“万人刺绣培训计划”,成功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文化产品创新、文化精准扶贫模式,公司员工80%以上来自当地农民及下岗职工,带动调河头乡及周边生产刺绣的农村家庭达1000余家,培养农村绣娘500余人。

(记者 张泰源 编辑 张宏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