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强富美优看淄博︱“小幸福”里品民生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苏利民  董晴晴

核心提示:

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的新淄博,群众富是价值取向。面向未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聚焦群众富,推动高品质民生实现新供给的发展新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美好图景中,沉淀着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平常而美好的“小幸福”。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中的民生课题有没有答好,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普通人最有发言权。

又到岁末,记者走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普通市民,倾听他们的“小幸福”,感受“小幸福”里蕴含的“大民生”。

腰包鼓起来 生活美起来

2022年,自从有了孩子就一直在家待业的高丽有了新工作。43岁的她,2021年底看到网格群发布的公益性岗位招募消息,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很快被社区录用。

告别多年的全职主妇生活重新上岗的高丽工作很忙碌,每天按时到岗,根据社区领导的工作安排,到小区巡查卫生,疫情期间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同时还负责文明实践站、宣传、司法调解等工作。

“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8岁。这份工作离家近,可以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高丽回到家会跟孩子讲起工作中的见闻,生活更充实,也更快乐。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丽”们走上城乡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再就业。数字显示,今年我市开发的城乡公益性岗位达2.34万个,全省率先实现全员上岗,其中乡村岗1.79万个,大大增加了就业困难群体的收入。

专注于氢气供应解决方案的淄博中氢气体有限公司去年创业之初就通过“创业担保组合贷”拿到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并成功获得了首笔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然而受今年疫情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再次出现困难。

淄博中氢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慎祥告诉记者:“疫情对于我们这种专注氢气储运的企业影响比较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又申请了500万元的经营贷款,而且两天之内就拿到了。”

2022年,对资金需求较大的小微企业,我市持续推出由“创业担保贷款”+“企业经营贷款+免费担保”组合集成的“创业担保组合贷”。既能让小微企业享受政府贴息,且放款速度快,帮助企业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数字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创业担保组合贷”已发放2.3亿元,惠及小微企业数百家。更多的“翟慎祥们”创业发展动力更足,正带动更多的群众腰包鼓起来。

保障更完善 日子更安稳

从今年8月开始,沂源县低保家庭刘纪尊家4口人均享受到了5万元/年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除此之外,还享受电费补贴、医疗报销、居家照护等政策。之前,刘纪尊的妻子被查出患上了卵巢癌,刘纪尊一边陪同妻子住院治疗,一边又需要照顾两个智力残疾的儿子。县、镇两级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通过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他取得联系。受到救助生活有了保障的刘纪尊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创设“淄助你”救助品牌,推出特殊困难家庭长效救助机制,全市有1.5万名像刘纪尊一样的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受到特殊救助,有了更多保障,生活更加安定。

因为参与齐惠保,张店区科苑街道某小区的胡刚(化名)领到了一笔30.34万元的理赔款。一年多来,胡刚饱受病痛折磨,辗转于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基本医保报销55.1万元后,仍需个人承担44.98万元。负担沉重的胡刚和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位于张店区柳泉路的理赔中心,提交了理赔申请。经过认真审核后,淄博齐惠保一次为其赔付了30.34万元。

今年的齐惠保,不限年龄、职业、既往症,不限户籍;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为家人共济支付,进一步放大了保障效能和社会共济效能。年度参保人数超过143万,参保率目前位居山东省惠民保项目第一、全国前列的齐惠保,呵护着143万人的健康向往,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责任守护。

过去的一年,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逐渐完善,更多的“刘纪尊”和“胡刚”们因为完善的保障,不再害怕突如其来的风雨,日子更安稳。

民生有品质 共富有奔头

在张店世纪花园社区住了二十多年的翟素娟和刘宁这对老姐妹儿,最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位于小区内的嘉和养老服务中心。“不但娱乐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还可以泡脚、养生,饭菜也可口。”

翟素娟和刘宁口中的嘉和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市在依托社区原养老机构及创新“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全新探索和尝试。

聚焦我市老年群体的高品质养老需求,全市已经建成长者助餐服务设施917处;统筹各类服务资源建成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70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多样化的品质养老服务。

一老一小承载着这座城市最深的牵挂。

2022年暑期,家住周村区丝绸路街道建国社区的小昕自家楼下有了他喜欢的“口袋乐园”。我市不断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新路径,努力推动儿童友好元素落实到生活等各方面。

“自从学校扩增了课后延时服务种类,孩子参与更主动,学习与兴趣发展得到了‘双满足’。”淄博稷下实验学校学生郑思羽的妈妈对学校课程多样化及延时服务赞不绝口。

教育、医疗、养老、交通、住房……每一项都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息息相关,民生品质的每一步提升,也都让老百姓感觉日子更有奔头。

2022年,淄博新改建完成67处智慧接种门诊,覆盖率在全省排名第四。在城市,张店、淄川、临淄等区县城市健康客厅项目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在农村,新增50家中心村卫生室,首批173家门诊慢性病村卫生室延伸服务点陆续启用,进一步构筑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2022年,2073名中小学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常态化实现名师“开课”到农村学校惠及师生20万人次……数字技术融入推动,促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

12月16日,记者在位于高新区的新东升文体公园偶遇前来散步的李女士:“孩子入学方便,就医条件越来越好,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民生问题很大也很小。社区的孩子有没有玩的地方?家里的老人能不能每天吃上一口热饭?困难群众感冒了有没有人知道?而衡量一个城市的民生温度,最有说服力也最关键的是老百姓的感受和评判。

从公益岗到创业担保组合贷,从特殊困难家庭长效救助机制到齐惠保,高丽、刘纪尊、胡刚的故事和他们的点滴“小幸福”汇聚成了这座城市的“大民生”。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的新淄博,把“群众富”作为价值取向,将群众的民生福祉和共同富裕的愿景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动因,折射出的正是这座城市的民生情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