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84岁仍奋斗在一线,永不退休的“建筑大师”

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学馆,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从惊艳世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到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海心桥……何镜堂以技艺为笔,以热爱为墨,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建筑传奇。

广东卫视纪录片式高端访谈节目《邓璐时间》第四季“对话未来”,12月25日晚9:10播出第二期,广东卫视双语主持人邓璐博士,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

用建筑作品来“说话”

在何镜堂看来,“建筑师是用作品来说话的”。他长期奋斗于建筑创作实践、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曾先后主持设计200多项重大、复杂工程,在中国大地烙下凝固的时代艺术。

这些作品不仅巧妙融合了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以建筑勾勒出多彩中国之美,更倾注了何镜堂的智慧与心血,让他收获无数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等。

节目中,邓璐博士跟随何镜堂院士,走进出自何镜堂之手的湾区新晋打卡地——东莞市滨海湾大桥、广州首座跨珠江两岸人行桥海心桥,聆听建筑精品从无到有的“诞生记”,揭秘其背后的设计巧思和文化风韵。

以热爱延长建筑人生

作为建筑大师,何镜堂并非是“天赋型”选手,也从没有“金手指”加身。虽然年少时就拥有建筑梦,但受限于种种原因,何镜堂直到45岁才真正开启建筑人生,完成第一个作品“深圳科学馆”。

为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他全身心奔跑在追梦之路,用一个个建筑佳作完成对时光的追赶。在年近70岁之际,他迎来了又一重大机遇,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持设计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中国馆。

何镜堂如何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东方之冠”?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建筑人生的“逆风翻盘”?本期节目为你揭晓!

84岁却活得像“80后”

如今84岁的何镜堂,仍然奋斗在建筑行业一线。节目中,只要提起他心爱的建筑,何镜堂常常眼睛发亮、滔滔不绝。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躺平”,何镜堂却从未想过退休。

于是,他主持、筹备了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何镜堂影响许多青年人学习建筑、爱上建筑、创作建筑。

除了建筑,何镜堂还有一位“一生所爱”。他的夫人李绮霞,不仅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恩爱伴侣,也是他建筑事业上的绝佳拍档。他们之间又有哪些动人故事?

广东卫视《邓璐时间》第四季

12月18日起逢周日晚9:10

全国首播

与你一起对话未来

来源/广东卫视《邓璐时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