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焦虑、幻阳症、疫情放开后恐慌……疫情心理最全分析

策划、撰文 / 亓井、Koei、47

本文合作专家 / 心理咨询师:刘翠莎、张临风编辑 / KY主创们

疫情三年,政策出现调整后,环境似乎也开始变得动荡不安,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种“放开政策焦虑(re-entry anxiety)”——

“天啊,外面全是病毒,朋友圈全是感染的人,好危险!”

“我阳了吗?我什么时候会阳?我到底阳没阳?我怎么还没阳?”

“什么?突然就不管我们了?没有安全感了.....而且之前凭什么要管那么严,那么久?”

......

治疗师Abby Rawlinson表示,大多对于进入“开放”社会的恐惧,可以归结于三个关键原因——

1.担心自己会感染或传播病毒。

2.社交陌生,暂时失去了日常社交能力。

3.心理上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方式,不想再回到旧的生活方式中。

如果你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和焦虑,这其实是正常的反应。KY基于对现阶段生活的观察,在这里总结了4种当前背景下最常见的“放开政策焦虑” ,并附上了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居焦虑”

我烧晕了没有人帮我打120怎么办?

相较于与家人同住或是有室友的人,独居人士最担心的不是自己不幸感染成了阳性,而是害怕万一自己发高烧晕倒,没有人能够帮忙叫救护车。抑或是自己变成了重症,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自己,导致病情恶化。

针对这种“独居焦虑”,心理咨询师们给予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将焦虑“正常化”,保持平常心

心理咨询师刘翠莎建议,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焦虑的反应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因为人在遇到困难和威胁时,会自动启动“防卫机制”去应对。也就是说,焦虑时我们会想各种方法去解决焦虑,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在反复设想结果和方法的可行性,反而会进一步加深焦虑。所以正常化和承认焦虑的情绪是必要的,先接纳它,而不是抵抗它。

心理咨询师张临风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他强调,“一个人”只是一种条件上的限制,但这并不代表着一种资源上的限制。

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比如邻居、物业或是同事等等,确保自己有充足的药物储量(买/借得到的情况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